AD
首页 > 港股 > 正文

深度对话瑞声科技专利负责人(瑞声科技懂事长)

[2023-01-04 11:46:27] 来源:格隆汇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独角兽企业、全球独有的WLG技术、玻塑混合镜头时代的开启者……在此前媒体的报道中,诚瑞光学常被赋予“技术型选手”标签。
  作为行业新星,诚瑞光学自带“磁力”,一路走

  独角兽企业、全球独有的WLG技术、玻塑混合镜头时代的开启者……在此前媒体的报道中,诚瑞光学常被赋予“技术型选手”标签。

  作为行业新星,诚瑞光学自带“磁力”,一路走来引发各界关注。近期的“专利诉讼”事件,加上主动推迟IPO,又再次将其置身“聚光灯”和“放大镜”下。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诚瑞光学母公司瑞声科技的专利部负责人,试图通过他的描述,还原一个真实的诚瑞光学,解构其光学专利技术的一手“内幕”。

  问:张总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先简单介绍下诚瑞光学吗?

  答: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诚瑞光学脱胎于瑞声科技集团的光学业务,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光学镜头、传动、模组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广泛用在智能手机、无人机、AR/VR领域,正在向车载、智能穿戴、工业、医疗等领域快速拓展。

  诚瑞光学有着和集团一样的基因,非常注重专利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正是得益于这个理念,诚瑞光学研发出包括全球独有的WLG技术在内的,众多差异化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发展路径。经过近3年的奋力发展,诚瑞光学已经成长为全球光学镜头前三大供应商之一。

  问:您刚才提到非常注重专利技术,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诚瑞光学在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2年12月8日,诚瑞光学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拥有已授权专利2988项,其中发明专利2447件,占比82%。拆分来看,境内专利1611项,包括1069项发明专利,54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境外专利1378项,均为发明专利。

  诚瑞光学的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精密光学领域是领先的,跟许多头部高科技公司对比也毫不逊色。我上次看到一篇文章数据,2022年科创板473家上市企业,有效专利总量为9.1万余件,平均每家只有193件。

  问:诚瑞光学在境外也部署了1378项专利,而且都是发明专利,这样的布局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主要是由公司的全球业务和研发生产布局所决定。目前诚瑞光学在捷克、丹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研发和制造中心,同时我们也会根据行业内光学设计技术较为领先的企业所在地区部署一定的专利,如在美国,我们已经取得有效专利628件,在日本我们已经取得有效专利741件。

  我们在部署境外专利的考量过程中,将技术较佳、专利权利稳定的部分技术提案优先部署,因此在境外的专利布局中,发明专利占比为100%,这样的布局也是源于对公司技术先进性的信心。

  问:目前全球手机镜头规格主要是3P-8P,公司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哪些规格?

  答: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镜头。拆分数据来看,5p以上高端镜头专利占诚瑞光学所有的专利比例达到了66%,占光学镜头专利的比例达到了88%。

  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8P镜头还只是应用在一些旗舰手机机型,但我们也做了重点部署,已申请的专利有近200件。

  问:为什么主要布局在中高端镜头?

  答:主要还是基于中长期的发展考虑。诚瑞光学相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技术路线上,一定要看的够长、够远;另一方面,诚瑞光学本身也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可以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比如在垂直整合方面,除了镜头制造工艺以外,还具备较强的高精度模具制造工艺。

  以独有的WLG技术为例,我们的WLG玻璃镜片模具基于阵列式模具结构,在单一模具面上一次性实现超过100穴的超精密加工,最高等级的单穴面型PV可以达到100nm以内精度。WLG玻璃镜片的高精度、可量产等优势,为塑料镜头向玻塑混合镜头大规模升级应用提供了基础,从而可以给用户提供优质的、差异化的产品体验。

  目前,诚瑞光学的5P以上中高端塑料镜头,以及更为高端的玻塑混合镜头出货量占比越来越多,也印证了当时的决策是前瞻性的,是有必要的。

  问:大家都非常关注,诚瑞光学全球独有的WLG技术专利布局情况如何?为什么比镜头专利数量少?

  答: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不少人都存在一定误解。

  WLG技术是诚瑞光学独有的技术,目前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专利大概20件左右,从数量上看似乎不多,但需要说明的是,WLG特指的是晶圆级非球面玻璃镜片的制造工艺,它是一种原创的底层基础性专利,不是一种能够体现在产品上的直观技术,这是与镜头专利区别最大的地方。

  工艺技术,或者说制造流程,是相对既定或者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与之相关的专利数量不会很多。而对比来看,镜头从光路设计到应用场景,都是有很多选项和可能性的,所以镜头的专利数量肯定更多。另外,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WLG技术更多是利用Know-How(技术秘密)来保护,用专利保护反而会涉及到泄密。

  我们可以简单把WLG技术和玻塑混合镜头专利,看成一个是底层基础技术(前者),一个是衍生品(后者),通过WLG技术生产出玻璃镜片后,再由此组合特定数量的塑料镜片形成玻塑混合镜头,结合上应用场景,可能会衍生出“无数种”玻塑混合相关的专利技术。

  提问:专利数量越多,是否代表技术能力越强?跟同类企业比,诚瑞光学处在什么水平?

  答:这个问题挺好的,我们最近也关注到网上一些舆论,当你专利数量少的时候,有人说你没有核心技术。当你专利数量起来了,又说你“充水”。

  这里面就牵扯到怎么定义专利质量。专利主要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一般来说,发明专利申请经过实质审查过程,取得专利权后权利较为稳定,而实用新型则因仅进行初步审查(形式审查),即便获得专利权,也会面临权利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最重,申请时间比较长,审查过程中需要针对Office Action(审查意见)做对应答辩,因此申请难度也相对较高,一件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大概需要2-5年。上面也提到,诚瑞光学有2447项发明专利,占比为82%,这个比例在同类企业中是非常高的。

  另外,专利质量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技术价值评估作参考。这种价值评估,通常在两个或以上企业的横向对比中,能够体现出差异。举例来说,诚瑞光学在已经取得专利权的2988件专利上,第三方(智慧芽)给出的价值是4.53亿美元,而某一竞争对手已经取得专利权的2100件专利,同样的第三方给出的价值是2.33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作为参考,但对于同样评估模型下的横向对比,还是可以看出差异的。

  问:从数据看,2021年专利申请量下降,是什么原因?

  答:专利申请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企业发展的正常过程。

  在企业发展早期,重点放在战略性布局上,专利数量会迅速攀升。大大小小的创新,包括核心技术以及周边改良的技术,都会进行部署,以加强各方面的技术储备。这可以看做是打地基、搭框架的过程。

  2018至2021年6月,诚瑞光学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7亿元,现在还在持续。从专利申请量上看,2021年是一个变化节点,当时策略是集中公司资源,部署竞争价值较高的专利。

  一方面,我们对已有的专利进行梳理,结合市场及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分级评估,将不符合公司发展策略,不符合市场、技术发展趋势的专利降级;另一方面,重点部署符合未来业务发展,具有较强前瞻性的专利,维持较高的专利竞争力。

  问:镜头是光学公司的主营业务,那最重要的部分是否主要指透镜?

  答:不能这么说。透镜专利是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字面意义上最接近镜头的部件,但材料、光路设计、结构设计,甚至是关联的模具、生产工艺,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在镜头模组、自动对焦、光学防抖等领域,公司也较为重视并部署了相当数量的专利。

  问:专利术语里面有个词叫“引用专利”,媒体报道中有种观点,引用其他公司的专利越多,就表示对方专利实力更强,而自己越弱?

  答:实际上,答案是“没有直接关联”。专利在申请过程中,如果背景技术中直接引用了在先专利申请,这个过程就叫“引用”,引用的专利就叫“被引用专利”。

  通常来说,背景技术陈述的是本专利申请之前已经知晓的相关专利申请,并且需要陈述“被引用专利”的缺陷或者技术问题,本专利申请需要能够解决这个缺陷。从某一方面说,引用其他公司的专利越多,代表着本专利申请能够解决的缺陷越多,更能体现本专利申请的先进程度。

  所以,被引用专利的数量,只是一个统计范畴的量化指标,并不能直接得到如题的结论。

  问:这次诚瑞光学主动申请推迟IPO,是否与专利诉讼有关?

  答:没有关系。我们对外公告也写了,正如你刚才说的,这次申请延期IPO,是公司主动行为。主要是基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现状、自身发展考虑,未来光学会根据外部整体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这其实也是一个“时机”问题。目前,诚瑞光学处于WLG及其他新兴领域镜头产品的加速布局阶段。其中,多款高价值量的工业镜头产品已经成功开发,汽车环视及舱内的镜头产品已通过头部厂商认证,VR Pancake光机模组即将完成量产线的搭建,相关项目产品都将陆续出货,公司已正式从手机消费电子领域扩充到工业领域、半导体等更为多元的下游应用领域,这些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诚瑞光学业务快速发展的强大助力,也能更好的体现诚瑞光学的价值及技术领导力。

  关于专利诉讼问题,诚瑞光学正在积极应诉,并有信心妥善解决。

  问:感谢您接受今天的专访。最后请谈一谈,您怎么看待专利的作用?

  答:专利的唯一作用,就是“排除竞争对手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专利技术”。很多人把专利看作是一种“打架”的武器,但我个人认为,专利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创新的保护,是为企业铺设一条健康发展的技术赛道,是为消费者带来更好、差异化的产品,我们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这个上面。

查看更多:专利   光学   镜头   技术   专利申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