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A妈妈217(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剧之王卓别林曾经说过:“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这句话充满智慧,也很有趣。
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便提出弱联结(weak tie)理论。他认为,弱联结比强连接更能穿越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能触及更多的人,穿过更大的社会距离。
弱连接,简单来说是离我们较远的,不常联系的人脉关系;而强连接大多是好朋友,家人,总之是和咱们最近的群体。
表面上,马克·格兰诺维特的理论和卓别林的人生观看似毫不相关,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他们都做了一致的诠释。
去年10月,偶然打开朋友圈看到有人在急寻笔译,虽然在通讯录却从未联系,那天刚好有空就帮她看看,也没收翻译费。后来,她一有翻译项目就找我。年初还帮我介绍了几个学生。我们也只在合作时寒暄两句,平常几乎不说话。不过,一有机会,她第一个想到我。据她解释“人品很赞,对我的印象很好”。
回头想想,这样的事例真不少。你看,有些好似不相干的人,也许就那么一两次的交流,一旦留下好的印象。虽不亲密,但,她们的作用却出奇的强大。所以,弱连接群体,真的不容小觑。可这并不意味着要舍近求远,只是有缘相遇,我们心怀感恩,谦卑以待,剩下的顺其自然。
而强连接的关系看起来很稳定,但一不小心更会适得其反。
2016年东莞很多工厂面临大规模裁员。小C所在的部门也因为产能过剩被迫解散。拿了公司的几万赔偿后她回家乡了。没多久,她开始在朋友圈卖起护肤品,要大家多帮衬,虽然我们嘴上说好,可从未行动。
有一次小Q跟我抱怨,“好朋友之间真的不要有掺和利益,否则会变味”。因为小C的不断推销,她显得很苦恼。她说“大品牌的护肤品都不一定可靠,何况是杂牌,谁敢用在脸上,还说是好朋友,怎么会推销这么不靠谱的东西!”最后原本最亲密的闺蜜渐渐生疏。此后,很少再联系。
哲学家岸见一郎认为“一切烦恼皆源自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是和人打交道,多少都会有问题出现。
我常常无法理解,作为好朋友,有钱买个一万的单反,有钱喝咖啡,有钱出国旅游,还总打电话说“借点钱呗,你是我闺蜜啊!”
我也无法理解,真心相爱,又怎会动不动暴跳如雷,对挚爱的人发完脾气还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了?挣钱辛苦发下脾气怎么了?你是我爱人就该无条件包容”
我更无法理解,做父母的,才两岁的娃,这么就下得了重手。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再踹上两脚,气更消不了,还不忘自我辩解"这都是为你好!”
可怕的是,自我诡辩的观念只会让原本很好的强连接关系变得渐行渐远。
孩子是你生的,他们也是人; 既是夫妻,也要珍惜;再好的朋友,也要感激。
有时候,把最亲近的人看成珍贵的朋友,日子反而顺心如意。 善待孩子,善待他人,才有福报。
理所当然的观念非常可怕,常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正如《绝望的主妇》所演绎的。 在Carl眼中,他想当然地认为Susan再怎么变,也不会有吸引力。眼前这个女人的一切对他来说means nothing(毫无意义)。相爱14年也只得分道扬镳。
几年后,当Mike出现并和Susan恋爱,这时Carl才重新认识前妻,原来最好的一直就在身边,最终为失去这么好的女人悔恨不已。
所以,夫妻或情侣之间,留点距离,留点空间,眼中的彼此会更美,这段感情才能长久。
太多道理,我们真的懂,也可以轻松做到,但大多数人并不想改变。
好玩的是,Tie 既有“关系”, “领带”,还有“束缚”之意。好比打领带,太紧了勒脖子,太松了没气场,不紧不垮刚刚好,也最美观。职场也好,情感也好,如何拿捏“松紧度”让社交圈更舒适,这得因人而异,毕竟脖子有粗有细。
巧的是,上周末我听了一场心理学讲座,心理学家探讨的主题再一次坚定了我的观点:
社交圈里,常常最容易被忽略的弱连接,有时对我们的帮助却最大。无论职场或家庭,把握合适的度,是维系情感与个人发展的最佳方式。如何善用人际关系为我所用?虽然我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最基本的原则莫过于:留有余地,尊重他人,坦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