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继续扯闲篇。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和平讨论,不喜勿喷,拒绝人身攻击。
如果你有一千万,会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去生活?这个话题下,我看到了很多姐妹的讨论,各种观点都有。我也很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但是仔细想了想,我应该是属于没有选择余地,只能留在大城市的那一种。
可能有一些姐妹知道,我出身于江苏的一个四线小城市,我最好的几个闺蜜至今仍然生活在那里。然而,我先生是个土生土长的帝都土著。他的思维方式、文化积淀、生活习惯,都带有明显的帝都烙印。
我今天问了他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不管有没有一千万,我都会选择留在北京。且不说这儿是我的家乡,就算只考虑经济原因,大城市也比小城市好太多了。
另外,他有一个让我更无法反驳的理由:北京的升学率比全国大多数地方高,以后孩子读书可以轻松一些——谁都知道,江苏高考是跟山东高考难度齐名的炼狱模式啊。
现在这个社会,虽然文凭不是唯一的通行证,但很多时候,它依然是入行的敲门砖。至少,当孩子遇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时,我们不希望不够漂亮的毕业证成为TA的拦路虎。
一、小城市发展前景不明朗
在家乡工作的闺蜜,拼尽了全力把工作做到无可挑剔,业余苦练工作技能,憋着一口气拿下了数张对职业发展有利的证书,如今能拿到十万出头的年薪。
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妹子从外地到我的家乡打工,做家用中央空调的销售代表——销售这个职业在世人眼里属于高强度高回报的工种。而她也确实非常努力,为了开拓客户甚至节假日都不休息,月薪大概8K到1.5W。
尽管这样的薪资在很多人眼里已经算是不错了,在我们家那样的小城市更是没有疑义的高薪,但是由于城市规模所限,实体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消费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她们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广阔。
而小城市的很多人,思维都还停留在国企、央企、上市系、事业编是四大“铁饭碗”的时代,觉得能进一个几百几千人的大公司,或者能考到公务员,就相当于一辈子有了保障。
所以他们不明白,为啥这房子就越来越买不起了呢?
而现在新兴的金融和互联网两大产业,尽管发展空间无限,但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渗透到我家乡那样的小城市。毕竟,他们的认知还保持着金融等于银行和炒股,互联网等于淘宝、外卖和消遣时间。
归根结底,他们认为金融和互联网还是基于实体的产业。如果跟他们说,一根网线,几台电脑,十来个人,就能运营起一个公司,甚至控制百万级的资金运作,他们一定会充满疑惑和鄙视地反问我一句:那是骗人的吧?
二、有志青年在小城市难以施展抱负
年轻人倒是比较容易接受这些新事物,奈何择业、创业的路上,阻碍重重。金融这个行业固然不是谁都能玩的,所以家长会精心安排自己科班出身的孩子,让TA进入银行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以此骄行众人。
而如果这样的年轻人想要进入投行、券商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的年轻人,打算依靠互联网或者自媒体赚钱,多数都会被冠以“不务正业”或者“工作不稳定”的负面头衔。
我每次回家都能遇见认识的人向我诉苦,说他们为了引导后辈“走上正途”费心费力,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姿态,仿佛做金融和互联网就是好吃懒做的典型表现。但与此同时又责怪孩子不上进,挣钱少,啃老至今,希望我教教他们怎么挣钱。
每到这时,我根本不敢说其实我也在从事他们认为“特别没出息”的那些行当啊。你们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又要让他们使劲儿飞翔。我说句实话,飞不起来,也实在不能怪他们。
至于创业,且不论起步资金匮乏,单说亲戚朋友各种苦口婆心的“劝说”就足以让人头大。就算排除万难把公司开起来,市场需求的疲软导致后继无力而破产退场的也不在少数——整体环境如此,仅凭那么几十个人,真的很难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可否认,大城市的确给了人们更多奋发向上的机会。尤其是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往往可以获得更多施展智慧和才华的空间,拥有更丰富的职业选择。
我先生说,只有在大城市,他才有信心为我和将来的孩子创造充裕的财富。他绝不愿意去到小城市,过那种小富即安的生活。
三、大城市的压力比小城市高的不是一个数量级
大城市固然是“更多选择更多欢笑”,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各种压力几乎没有给人留下喘息的余地。
就拿北京来说吧,一提到这个城市,我想大家都能说出不少“北漂”的故事。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啦,吃泡面啃馒头啦,上下班通勤时间三四个小时啦,早晚高峰挤到变形啦……等等。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并没有夸张。
一座城市,容纳了数千万人口。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是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精英。可是在这里,却要跟无数与自己实力相近的对手争夺资源。大家都拼了命地想要升职、加薪,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高企的房价也让很多北漂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很多人知道北京在售房屋的价格疯长,却不知道就连租金都已经涨到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价位。为了省钱,很多北漂只能租住在远郊,并且还要跟人合租。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上班族工资到手就得去掉三分之一来付房租——北京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6500,而4K以下的房源已经很少见了。就算跟人合租一个4K的两居,自己也得掏2K的房租不是?
前一阵我曾经有换房的打算,结果扫了一眼租金,现在就连五环外的两居室居然也要租到6K/月以上。所以最后想想还是算了,继续住着我们的小复式吧。房东良心不错,至今还维持着4K不到的价格。
好在,北京的物价并不贵。毕竟是中央政府脚下,过日子还是没问题的。如果自己会做饭的话,蔬菜、水果、粮油的价格一定会让你欣喜。
四、大城市节奏奇快
上面说过,很多北漂们聚居在郊区。这些小区一般在五环开外,甚至接近六环,距离市中心有三十公里以上的路程。
上班族住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带来的是通勤时间大幅增加——大家可千万别给他们灌“路上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这种鸡汤,要知道早晚高峰的地铁,就算是始发站也能让人享受到“连手机都拿不出来”的快感。
同时,公交或者私家车出行也丝毫不会增加半分幸福感。因为,无止境的拥堵足以消磨一整天的好心情。一个小时不挪窝,半小时走10米的经历,我再也不想有第二次。
所以,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上下班路上花三小时,那还是坐地铁才能得到的特权呢,毕竟地铁虽然很挤,但它不会堵车啊。
通勤的时间拉长,是无可避免的事实。因此,在其他时间里,你会看到各种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奔走在大街小巷——路上浪费的时间,还是要在路上补回来。
大多数时候,尤其是工作日的白天,我很少看到优哉游哉散步的年轻人,每个人似乎都目的明确,眼神坚定,就差在脸上写“我很忙”这几个大字。而在我家乡那种小城市,大家似乎都是慢悠悠的。
五、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优于小城市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他讨论过无数次。北京的确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教育、文化中心,高校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都无人能出其右。而在高考招生过程中,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保护性政策,北京也不例外。
所以说,有帝都高考资格的孩子,上名校的确是比其他城市的孩子更轻松一些。我先生为孩子着想,肯定不会放弃帝都户口的——要知道,多少外地家长削尖了脑袋,也想给孩子争取一张北京的准考证呢。
从这个层面来讲,帝都也许是很多人眼里“到不了的远方”,却是我不得不留下的“第二家乡”。也许有些北漂把小城市当成最后的屏障和退居之地,但若是我因为惧怕压力和痛苦而退回到小城市去,无异于自毁长城。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有一千万,日子还是会好过很多的。我会先拿350万出来,做买房的首付和装修款。然后给孩子留200万作为教育基金,买国债、大额存单和教育金保险。最后,买一辆30万左右的车。
剩下的420万拿去做投资,分别散在P2P、定投基金、黄金里,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跑赢通胀的那部分收益取出来,作为我未来创业的启动资金和日常运营资金。
目前已经基本可以达到理财收益覆盖基本生活开支的目标了,如果讲来真有一千万,那么目标就是理财收益覆盖全部生活开支(包括房租和旅游),并且能够维护公司的日常运营。
嗯,幻想到此为止,我要去搬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