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凌晨1点多坐飞机回国,早上9点多回到家里,一番洗漱、补觉之后,起来第一件事是,赶紧抓住6.18的尾巴买买买。
然后这个周末一记账,发现自己还真花了不少钱呀。于是,我顺势翻看了这近一年的账本,发现自从有了各大电商平台app和各大大小小的实体店商家都支持手机支付之后,不管是微信还是支付宝,支出的金额都呈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实对于我们这种已经有了一定记账年头,每个月还会大概做个预算的人而言,在大头消费上还算比较能把持得住,那不断增长的日常开销是怎么回事呢?仔细回看了一下每个月的支出明细之后,我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我曾颇为骄傲地总结并宣扬说“便宜的东西买穷人”,然而我却忽略了老祖宗还有一个类似的警训“小数怕长计”。我发现,自从有了方便的终端支付之后,很多可有可无的小东西因为方便也就买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吃货但又不爱带现金的人而言,从前路过个便利店、水果店或者甜品店常常说服自己说因为没带钱就算了,如果碰巧带上钱,也往往会因为掏钱、付款这一动作,感觉到白花花的钱就这样给人家了,多少会有所不舍,从而会变得“谨慎”而“抠门”些。而现在倒好了,只要随时有了吃的欲望,随时就能掏出手机来,连密码都不用输,按个指纹就买了,完全没有心痛的感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一笔一笔的小支出中,我每个月的花销就渐渐增长起来了。尤其是那些不大想参加的聚餐、那些进了店或者到了柜台前突然又犹豫了的情况,从前还可以借口说没带钱什么的,现在连这借口都没了(捂脸…)。
从我自身的经历,以及纵观我周边的人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手机支付终端的便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降低了我们支付的机会成本,从而更容易让我们做出消费的决策。而另一方面,手机支付终端的无纸化交易也让我们在无形中淡化了对钱的概念,花起钱来越来越不敏感,从而导致了实际消费往往超出了想象消费的现象。以往长年的月光生涯让我现在对信用卡有了一定戒心,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原来手机支付终端才是更大的坑。而且,当手机支付终端绑定信用卡的时候,其杀伤力又何止是双倍这么简单!
因此,我痛定思痛,今天盘点了自己所有的账户,卸载了一些电商平台的app(有需要的话预先列好清单,然后直接到网页上买,还可以通过返利网等入口链接过去,薅点羊毛),取消了微信绑定的所有银行卡,制定了自己每个月小额消费的原则(每个月把计划消费的金额存到余额宝,非大头支出一律使用余额宝,每月用完即止)。
是的,大额的消费我们一般人还会比较谨慎,而这些小额且便捷的消费却往往让人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只能一边加强相关的消费意识,一边通过一些手段来帮助我们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时刻警惕手机支付终端所带来的消费陷阱。
(财蜜们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告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