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计划·2017】系列文章链接汇总
*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独家转载于她理财。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摘要:我曾经写过一篇
《百万计划·2017:年轻人,你为何要这么拼?》
,阐述了我认识的几位女孩,努力为自己的梦想买单的故事。前天,看了小青鸟的
《像战士一样,前进在冲锋的路上》
,对于普通人的奋斗之路,心里有了一些更深刻的感触。
一
我高三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被分到了文科重点班。我所在的中学是省重点,重点班的学生也都是凭考试分数选拔进来的,优中选优,所以理所当然,每次模拟的平均成绩都是全市最好的的。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寄宿生,换言之,是出身于农村的孩子。他们对于改变命运的执着与渴望,终究化成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他们来说,高考是最好也是唯一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每个人都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群人会多么拼命地读书。自身没有过高的天赋,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除了邻里街坊几乎不可能有什么人脉。同学们心里清楚,他们除了努力,孑然一身。
他们从早晨6点一睁眼,学到半夜12点之后。手边永远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连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是争分夺秒的。有时候白天实在困得受不了,就趁着课间打个盹儿,上课铃一响立刻打起精神记笔记。
当然,他们考试的分数的确无愧于这份努力。最后高考的结果虽然谈不上皆大欢喜,但也算差强人意。那会儿还没有“学霸”这个词,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同学的确是真真正正的学霸:刻苦上进,成绩优异。
二
最近租了个新房,前一阵一直忙着搬家。是万科的精装项目,在房山区,号称“拎包入住”,然而帝都这大热的天,没空调也是会出人命的,所以一早就约了师傅过来安装。这两个师傅都很健谈,休息的时候主动跟我聊天。
他们问我:买这房子挺贵的吧?我说,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是租的。然后他们说,这一百来平那租下来怎么也得三千?我告诉他们是四千,他们顿时惊讶了:这么贵,怎么租得起?在北京收入低都过不下去了。
他们说,北漂好多年了,不认识人,也没啥文化,就靠着这点技术,卖体力讨口饭吃。他们装了几千家的空调,然而自己别说买房子,就连好好的租房都没住过。看着别人的房子那么好,心里总是羡慕。
我得知他们即便在夏冬这两个旺季也只有四千多的工资,淡季更是只有两千,不由诧异:你们这种工作是最辛苦的,消耗体力不说,而且工作环境不是冷就是热,高空作业还有生命危险,这么低的工资为什么还要坚持?
答曰:不会干别的,回老家工作机会更少。另一个补充道:我想努把力,把老家的孩子接过来上学。北京教育好啊,我有个表妹在北京读了大学,毕业快两年,现在每个月能拿一万多的工资呢。
这句话深刻地震撼了我。这样两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也许没读过多少书,搞不清自己有什么人生理想,但就是有一股一往无前的韧劲:为了孩子的未来能轻松一点,再苦再累也咬紧牙关,努力工作。
三
不能不承认,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定义是:没有超高的智商,没有出众的天赋,没有万贯的家财,在决定人生方向的时刻,除了努力,孑然一身。
中国有15亿人口,然而各种二代或天才,都只凤毛麟角。我和我周围随处可见的,都是为了生存而忙碌的芸芸众生。我们无法等待幸运之神的青睐,因缘际会把我们送上云端,而只能凭借自身之力向上。
比如我的高中同学,父母无法为之奔走牵线,所以他们想要谋一个好前程,只能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一所看得过眼的大学,然后用文凭去当敲门砖,获得足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职位,另一份能养活自己的薪水。
比如给我装空调的师傅,也许他们的家乡比我想的更加贫困,固守其间的人们辗转于匮乏的生活之中无法自拔,走出来的人们被大城市的繁华撩拨了心底欲望的同时,也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奋斗动力。
而他们的努力,也确实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即使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的人生,也终究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了一点的。
普通人无权无钱无势,耍心眼斗脑力也未必能占上风,没有坚不可摧的后盾,只有自己。要么放弃抗争,在这个浮华世界沉沦到底,要么憋住气闭上嘴,默默地努力,为自己在上层空间争取一席之地。
别无他法。
四
当然,我很早就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
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之前那篇引起过极大争议的帖子:别人一辈子的钱有些人几个月到手。虽然从常识来看那人号称自己丈夫一个项目纯利润几千万是在装X,但她陈述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
就拿我们家的情况来说,装空调的师傅即便是旺季的月收入也赶不上我先生现在一天挣的数字。然而,他们行业的限制实实在在摆在那里,收入的天花板已经提前到来。如果不转行,已过而立的他们,发展前景也是一望到底的。
他们亲口跟我说,我先生一年的收入,真的是他们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他们的语气里充满羡慕,而我心里却有一点点酸楚。
不公平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比如,尽管我高三的时候身处学霸环绕之中,本人却是个十分惫懒、让老师头疼的那一种学生。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迟到是家常便饭,一有点头疼脑热就借口请假。
当然,学习之外的部分,我还是很勤快的:看小说,写小说,传纸条,研究各种美食。老师找了我很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以你的头脑,有其他人十分之一的努力就能考个重点,别浪费了啊。
彼时年少轻狂的我并没有听取她的意见,但最后的结果让所有人吃惊:我还真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我记得班上有位学习很刻苦的女生,在高考动员定目标时跟我选择了同一所大学,而且执念比我深刻得多,好几次当众豪言:非此校不上。因此,当她拿到自己勉强够上一本线的成绩单时,失控地嚎啕大哭。
五
很多人羡慕我,因为在他们眼里高不可攀的东西,于我,却唾手可得。学生时代,“学神”一枚,又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办事能力强,领导老师都对我欣赏有加。毕业之后,工作顺利,升职加薪不在话下。如今,嫁得如意郎君,温柔多金还专一。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忘了,其实我也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芸芸众生而已。甚至,我所拥有的,我所能依靠的,比其他普通人还要少上那么几分——毕竟,我那所谓的父母给予我的除了生命,也就是一个略胜常人的脑子而已。
他们只能看见我随随便便就能考个不错的成绩,却从来不知道:在他们刚会说话的时候,我已经凭听力背下了几十首儿歌;在他们刚学认字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流利地读安徒生童话;在他们奔跑玩耍的时候,我默默地背下了乘法口诀。
有些人永远不知道,学习不是一种短暂的行为,而是十几年如一日,逐渐磨炼出的习惯。所谓的天分悟性,如果不经历那些看起来很残忍的激活和开发,会逐渐消逝,泯然于众。
我做的这一切都出于自我意愿,没有人监督我,更没有人帮助我。似乎我一早就意识到,我这一生的际遇好坏,都源于我努力程度的深浅。因为除了努力,我孑然一身,如同飘萍,无所依傍。
而且我也知道,同样是努力,天长日久的积累,比临时抱佛脚的虔诚要管用得多。我在别人眼里呈现出的那种随心所欲的状态,只不过是享用我之前努力的成果。
六
其实人跟人的差距,并不是因为多读几本书,多考几张证而拉开的。我们要探究的,应该是这背后更本质的原因:思维方式。愿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思维总是会比安于现状的人要开阔得多。高屋建瓴,自然格局也会更大。
当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天长日久之后,它就会如同复利一样,充满神奇的魔力,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先生曾经问我,为什么我的思维比常人敏捷许多,总能快速地提炼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我告诉他,这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天赋异禀。
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随口提过一句:想锻炼自己快速形成观点并加以阐释的能力,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每读完一篇文章,都思考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不出半年,你们就能拥有这种能力。
他惊讶:这的确是个好方法,可从来没人告诉过我。我笑道:可惜的是,即便有人告诉了我们这一个班的人,也只有我真的去做了。而我的同学们,始终认为这种能力是无用的。或者认为有用,但不能坚持。
我的确拥有了这种能力,而且在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让我受益无穷。
毕业后回学校看老师,他们总会夸我:试卷上写的内容永远是寥寥数语,却能直击得分点,干净利落;不像别人长篇大论东拼西凑,看着都费劲。这得益于我学习时能快速抓住重点,无需死记硬背,既省力又高效。
面试时,我能及时抓住面试官想要了解的核心内容,然后清晰简洁而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迅速获得认同。工作中面对棘手的问题,我也总能很快地找到矛盾根源,然后给出应对方案。
有一句很鸡汤的真理:你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作为一个普通人,起点不够高,那么努力就是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径。
我虽然没有体会过全力以赴的感觉,但是因为我小幅而持久地努力着,所以结果也不算太坏。普通人的上限的确难以突破,但是下限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首富不是人人当得,但是买房买车,有节制地生活无忧,还是可以够一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