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是古典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感觉是我今年看的第二本值得强烈安利和打Call的好书,第一本是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说回《跃迁》这本书,书里有几个观点有很好的帮我转变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并且对我以前的一些行为和理念都有起到一定的反思和深入思考的作用。
今天先分享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日行20英里”这一段。以下是书中原文:
由于北极点在1909年被美国人拿下,1911年10月,有两位探险家同时瞄准了南极点这个处女地。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俄罗斯的斯科特。他们同时分两路出发,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当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地把挪威国旗插在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探险队5名成员在探险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两者有很多差异,但是专门提到一点:在整个探险过程中,阿蒙森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天气好时绝不会走得太远,以免精疲力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坚持继续前进,保持进度。他把探险队每日的行程控制在15-20英里。
另外一队则完全相反,在天气好时,斯科特让队员们全力以赴,而在天气不好时,则躲在帐篷里抱怨鬼天气。
“日行20英里”为何如此重要?
1、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
3、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好天气带来的“暴利”破坏的不仅是你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和预期,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进入严酷的南极雪地,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
文字不多,但是当时看书的时候有种“直中要害”的感觉,下面说下我的亲身经历带来的思考吧~
如果考会计证书的人应该都知道,从以前的会计从业到初级、中级都有会计和经济法这两门考试的。每次考试,我都会把比较多的精力放在会计的学习上,对于经济法,总是临时抱佛脚,从业当时就用了一个星期的样子,初级也就两周不到的时间,很幸运,那两次都通过了。结果去年考中级的时候,一口气报了三门,自己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性格,硬是把时间又拖的紧紧张张。可能也是因为尝到了前几次“暴利”的甜头,觉得经济法也没有很难,当时就只是把书上的概念看了看,题目做得少之又少。最后成绩下来傻眼了。会计80,财务管理71,经济法59,人家都觉得我是差了一点点的运气,只有我自己知道,是我自以为是的侥幸心理,让我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如果当时抓紧时间踏踏实实的复习,认真做题,绝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还有就是现在进行的背单词,开始的时候想着一天背个30-40个也不为过,可是,我下载的背单词的软件是百词斩,它是要求先对前一天的单词进行一遍复习巩固,再开始背今天新的单词。刚开始的比较简单,可能也没什么,可是越到后面,生词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后面就变得很抗拒,不愿意背,坚持不下去了。看完书以后我把每天背单词的数量调整在20-25个,目前的效果很好,真的感觉背单词都变得主动、积极了,有时候真的特别累了也想着不过就这么些,过一过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虽然每天背的数量没以前多,但是真的能坚持下来,效率也更高啦!
最后,就是结合投资的思考。很多人可能都是在一轮牛市疯狂上涨的过程中跑步入场,他们冲进来的时候,是牛市疯狂上涨的时候,因为赚了钱,人就很容易发昏,分不出到底是运气好还是能力强,所以自我感觉会特别好,结果在高高的山岗上站岗、留守,最后变成了实打实的损失。
最近因为行情不错,身边一些小伙伴们都有蠢蠢欲动的感觉,有时候在我看来甚至有的费解,在股市2500-2600点的时候,他们不愿买,觉得我要在等一等,万一还有更低的点位呢,我现在买岂不是要被套?现在行情稍微好一点,又都耐不住了,觉得在不上车,我就白白错过这波行情了。还有些小伙伴是理论知识也都学习明白了,知道要分批定投买入,可是买着买着,看着账面浮亏,就承受不了,然后选择停止定投,认赔离场。这些情况都是我目前认为的“投资大忌”: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和投资思路,没有严格的投资纪律。
去年有一部电影《至暗时刻》,讲丘吉尔如何在二战初期的压力和混乱中决定对德策略的,为什么叫至暗时刻,因为对决策者而言,在局势未明,各种负面因素交织的情况下,要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最艰难的时候,而做出决策后的执行,无论多难,路总是有的。
在行情不断下行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才入市没几年的小学生,也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也有傻傻定投,不敢看净值更新的时候,但是在投资之初,我所接触的知识就是告诉我,要抛弃所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理念,要越跌越买,要把握住正确的大方向。。。这些等等。我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环境下按纪律做适当的事。实在市场情绪极度悲观的时候,就把之前的那些书拿出来再巩固一下,也顺带寻求点心理安慰,恢复理性。其实这些也都对应了书里的:
1、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
3、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这三点吧~不仅是对投资,对考试,我们应该还能从生活中找出很多~
相信弱小的优势持续迭代可以产生出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