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新一期电子式国债发行,我想购买这次国债的老年人也是占有相当比例的。还记得以前利率高时那些抢购国债的场面,不到9点(银行开门),好多老年人就排队等着进去抢购(年轻人有网银啊)。而在今年8月10日,我家婆婆也给我打来电话,买了一笔三年期的国债,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国债。我不禁为他们高兴也感叹不已,这些年关于理财我说的那些话终于听进去了一点,并开始付诸行动了。
帮父母理财是比较微妙的事,涉及到亲情、信任、观念,还有风险,当然还有很多理财认知方面的问题。本来我以为亲情至上,有好的理财产品帮父母打理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些年下来,真不是亲情、信任那么简单的事。
先来说说我都帮父母理过哪些财。
先说我父母的钱,我还没机会帮忙打理,因为都被我弟弟啃老拿去买房了。从今年开始,老两口才开始有意识自己攒点钱,我也跟他们反复强调,要多为自己考虑,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家要经营,自己手里要攒点钱,年龄越大越需要用钱。虽然我还没开始给他们打理,但关于父母的养老计划,我已制定好,这在我以前的帖子里有提及,父母和我各自建立小金库,借助小她的12单,滚动下来,先攒够第一笔养老资金,弟弟负责出力多照顾父母就好了。
再说我公婆的钱,LG是独生子女,公婆前些年来我们这里,一起住了好几年,关于帮他们理财,分阶段做过这些:
1、单纯存钱,用他们自己的卡。最开始他们是觉得去银行麻烦而且好多不熟悉的操作,所以要求不高,只是帮他们存钱就行。
2、买保险。公公有养老保险,曾经婆婆一直没有,后来有个机会可以一次性花四万多元买养老保险,我们出钱就给她买了,这是最让她满意的事,因为早就回本了。
3、货币基金。后来存款利率一路下行,他们就觉得该存点利率高的,但是一年期两年期的利率也是低的可怜,于是就问我有什么灵活点、安全且利率高的,于是就给他们开了基金账户开始买货币基金。
4、银行理财。随着他们越来越信任我,就让我把钱存到我们的账户上,我就买短期的银行理财,但是婆婆会偶尔过问一下,还是有点不太放心,尤其不是四大银行的理财,他们会更排斥。后来他们离开我家时虽然没到期,我还是把本息都转到他们的卡上了。
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们又攒了些养老金,这两年去银行时,买过保险理财,没太搞明白那些条款就买了,后来自己不放心就退出了。另外,婆婆自己装了手机银行,咨询了银行的人买过国开债,因为利率波动,自己很担心本金受损就又赎回了。所以现在又想让我帮忙理财,婆婆也曾说让我把钱存到我这里,让我自己做主理财。但我还是坚持让钱存在他们自己的卡上,我就场外指导吧,哈哈。所以,今年8月份他们买的国债算是自己正式走出理财的第一步。
不管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公婆,我感觉帮他们理财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还是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我自己有几方面的感悟:
1、观念不同步
父母一辈大多是攒钱存钱,在银行存钱,一年期、两年期……一张纸存单或存折放在手里才是最保险的。现在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因为不懂或者对存钱固有的偏爱,自己对各种理财主动远离,认为是高风险的存钱方式。老年人理财保守一点是好事,但太过保守就会错过好的产品。所以,曾经我苦口婆心的介绍我买的理财产品,他们都是听听而已,我看着利率那么低的存款,就感觉丢了好多钱。
2、信任的问题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说来彼此非常信任,但说到钱的问题,还是要算好各自一笔账,这在好多财蜜的帖子里也提到过,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子女与父母间也要算好账”,尤其是对父母来说,年龄越大,养老的问题就越突出,自己手里有钱,老了更有底气、活的也更自由,这我们都理解,谁都有老的一天嘛,所以,我们做子女的,更应该理解在前,多尊重父母对钱的态度。如果交给我们打理,尽量经常给他们汇报一下收益,让他们放心;如果不交给我们打理,我们也要多多理解。
3、风险承受的能力
现在买银行理财都要先做风险评估,有些理财产品还有年龄限制,对于老年人来说,风险承受能力很低,他们的钱经不起任何风浪,必须稳健的积累和增值。所以,我们在给老人介绍理财产品时,还要考虑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帮他们买了,让老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寝食难安,那还不如简单存钱呢。所以,我现在理解了,帮父母理财,也要考虑他们对风险的接受程度,还是首选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说了这么多,都是这些年帮父母理财的一点感悟,可能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做子女的,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多一些中肯的建议,会更有益于彼此间理财方面的沟通。可以通过跟他们分析讨论的方式帮助其了解理财产品,而产品的配置方面还是以稳健为主吧。总而言之,让父母的养老资金一直稳健增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