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MSCI全中国指数”是由MSCI中国A股指数、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海外指数等三个指数综合而成的。成分股包括了MSCI中国A股指数的A股,MSCI中国指数中的B股、H股、红筹股、P股和海外上市股,以及MSCI中国海外指数中不包含在MSCI中国指数的海外上市股。
这就导致“MSCI全中国指数”确定样本空间的方法不统一,例如,这里对海外上市股票的选择就涉及了MSCI中国指数所采用的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框架和MSCI中国海外指数确定成分股的方法。相比之下,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的样本空间是将各地市场的中国股票按照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框架这个单一的标准筛选出来的。
目前MSCI的市值加权系列指数都基于GIMI框架编制而成,这就意味着MSCI全股票指数能更好地与其他指数进行比较,便于MSCI对指数体系的统一维护,更有优势。
其次,“MSCI全中国指数”根据境内投资者的自由流通系数(DIF)纳入A股,“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根据外资自由流通系数(FIF)纳入A股。自由流通系数受A股自由流通股份数量的影响,FIF还同时考虑了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
构建指数时,会根据DIF或FIF确定样本,并且根据这个自由流通系数对样本股的市值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市值,然后根据调整市值确定各样本股在指数中的权重。这就导致同一只A股在两个指数中的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并不相同。由于FIF则表示可供国外投资者购买的自由流通股本比例,能更好反映外资的投资机会。所以在外资不断加仓A股的情况下,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更有优势。
第三,把“MSCI全中国指数”转换为“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有何影响?为何要将转化时间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