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10月10日黑马股推荐 明日最具爆发力六大黑马

[2019-10-09 17:57:00] 来源:转载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中孚信息:确定终止收购剑通,避免摊薄聚焦主业。2019年9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与武汉剑通(此前拟收购公司)开始启动收购交易至今历时较长,交易各方协商一致同意拟终止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捷佳伟创:受益光伏平价上网、技术升级迭代的国产光伏电池片设备龙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智 日期:2019-10-09

  一、公司简介

  捷佳伟创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为PECVD设备、扩散炉、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等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主要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二、公司经营情况

  公司近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2013-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9亿增至14.9亿,复合增速30.7%;归母净利润从0.13亿增至3.06亿,复合增速88.09%。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31(+137.67%)、12.43(+49.51%)、14.93(+20.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231.12%)、2.54(+115.11%)、3.06(+20.53%)亿元。

  公司的主力产品是光伏电池片加工用到的掺杂沉积设备、湿法工艺设备、自动化设备等。掺杂沉积设备可细分为扩散炉和PECVD,湿法设备可细分为清洗设备、制绒设备和刻蚀设备。从产品种类看,公司产品基本公司产品几乎覆盖除丝网印刷外所有环节,有望成为整线设备供应商。

  从2018年营收结构看,掺杂沉积光伏设备占公司营收56.12%,湿法工艺光伏设备收入占公司营收25.67%,自动化配套设备占公司营收12.36%。2019H1中,掺杂沉积光伏设备收入占比提高到73.99%。

  三、光伏电池片技术迭代,降本增效推动光伏平价上网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光伏产业通过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随着光伏平价上网的逐渐逼近,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国内光伏电池片正在经历剧烈的技术路线变更。从第一代的铝背场BSF电池、到第二代主流的PERC电池片技术,到未来大趋势的HIT电池片技术,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了设备供应商的快速迭代和更新,带来了国产光伏设备的巨大发展。

  PERC电池的工艺技术已经逐步成熟,正以其低成本、高效能,逐步替代市场上现有的BSF电池片,成为市场主流工艺。近年来,也有大批企业积极参与投资这一领域,加快PERC量产产业化的阶段过程。2

  019年新建光伏电池片产能中,PERC已经占比80%以上,成为市场上的主流电池片技术路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9年初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8-2020年预测PERC电池占比将从38.5%提升至65.7%。

  异质结电池是单晶PERC电池之后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有望引领行业新一轮的变革。HIT电池的转换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BSF电池片、PERC电池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2014年达到24.7%,2015年达到25.6%。HIT电池具有高效、双面发电、无衰减、工序简单等突出优点,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公司是国产光伏电池片加工设备龙头企业

  捷佳伟创主营产品包括制绒设备、清洗设备、扩散炉、刻蚀设备、PECVD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等主要工艺设备,在目前的PERC/BSF光伏电池片加工中几乎覆盖了除丝网印刷以外的所有环节,特别在前段设备中优势巨大,市占率较高,出货量增长快速。

  公司也积极开拓HIT电池片生产设备,在制绒清洗设备等工序领域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同时也在积极布局HJT非晶硅沉积、TCO镀膜、丝网印刷等其他工序环节的设备。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德国的施密德公司、CentrothermPhotovoltaicsAG公司、瑞纳、国内的苏州聚晶、丰盛装备、迈为股份等。

  五、投资建议

  对标的国内可比公司包括国内高端智能光伏装备制造商迈为股份、晶盛机电、金辰股份、帝尔激光、罗博特科等。从规模上看,捷佳伟创目前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设备涉及传统BSF电池、PERC电池几乎所有工序,在光伏电池片技术迭代的第一波PERC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受益最大。

  公司也积极布局HIT电池片技术的设备,制绒清洗设备已经量产,未来也有望在HIT电池片生产设备上延续辉煌。参考可比公司PE估值,我们认为捷佳伟创合理估值应该在2019年30倍左右,建议目标价40元,给与买入评级。

  六、风险提示

  1)光伏装机不达预期2)未来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3)竞争格局变化,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公司存货增速较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