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精选层已经以超高效率“光速”启动,预计在7月底第一批32家新股集中上市开板。全国股转公司表示,在精选层新股申购制度设计之初,未预料到首批2家企业申购火爆,导致按申购时间配售的情况出现。目前,股转方面正在修改系统,预计在第一批精选层企业发行结束后,在未来的发行中申购系统修改完毕。
这一表态,意味着新三板精选层在首批企业发行结束后会再“打补丁”。其实,精选层作为“小IPO”进行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发行初期发现问题及时打补丁也情有可原。那么,精选层新股申购系统应该如何修改?笔者认为,修改的原则应该借鉴港股的“红鞋制度”,新股配售尽可能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真正做到“申者有其股”,人手100股。
在精选层新股申购之前,股转公司和券商对外宣称会实现人手100股,大家都有份,因此吸引了100多万户投资者新三板开户。目前,精选层新股申购已经完成2轮,其中第一轮申购数据已经出炉。那么结果怎么样呢?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上配售率过低,不仅人手100股难以实现,就是满格申购也难中一手。具体来说,第一轮新股申购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网上网下中签结果相差悬殊,网下中签率比网上至少高10倍。截至7月10 日,已有8家采用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新三板公司公告发行结果。已经公告网下询价结果的公司中,网下配售比例平均为6%,网上配售比例平均约为0.2%~0.3%。
据统计,这8家公司中,网上认购倍数均超过170倍,其中艾融软件的网上认购倍数最高,达到1754.25倍,网上获配比例不足0.06%,而网下获配比例为2.48倍,前者相较于后者高出43倍。方大股份网上中签率为0.24%,也较5.53%的网下中签率高出23倍。
一方面是中小投资者网上申购一签难求,一方面是私募机构与游资大户赚得盆满钵满。林园投资携旗下50多只基金,在这批新股申购中表现最为积极,不仅每只新股申购都参与,且多数采取高价策略,命中率极高,7家被其收入囊中。林园投资及其旗下基金产品累计被冻结超过17亿元。如果精选层月底开板时抛出,正常情况下至少可获利十几亿元。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网上网下初始发行比例悬殊。根据股转系统规定,网下初始发行比例应当不低于60%且不高于80%。有战略投资者配售股票安排的,应当扣除向战略投资者配售部分后确定网上网下发行比例。
精选层询价发行还采取网上网下回拨机制,若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超过15倍,不超过50倍的,应当从网下向网上回拨,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5%;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超过50倍的,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10%。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精选层网上发行比例尤其是回拨比例偏低,即使网上发行再火爆,回拨最高也只有10%。这就不难理解首轮新股发行出现艾融软件满格难中一手的情况了。
艾融软件发行股份数量为880万股,其中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176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0%。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422.40 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81.60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40%。
正如股转系统表示的,新三板公开发行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实施比例配售,较大程度上实现“申者有其股”,提升投资者申购效率和获配范围。那么,具体如何实现“申者有其股”,真正做到人手100股?不妨参考我国香港新股申购中实行多年的“红鞋制度”。
红鞋机制是香港股市新股发行中公开发售时的一种制度。即只要参与申购,每个有效申请账户就能得到一定数量新股,尽量保证每个申购账户都可以得到一手新股。一般在香港上市的大中型新股全球发售会分为国际配售和香港公开发售两个部分,要求承销商将公开认购部分再平分为A、B两组。
其中A组分配予认购额500万港元或以下的投资者,B组分配予认购额500万港元以上的投资者,两组均以公平基准分配股份。
也就是说,由于实行红鞋制度与回拨机制,港股市场新股是用“认购越多,分到越多”的公平机制分配,且有回拨机制,讲求人人有份,一手中签多为100%,剩下的再按照比例递减机制去分配。这一措施使小额股份认购者能够获得较高中签率,保障了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即使超额认购的比例极高时,中小投资者中签的概率仍然不会太低。据统计,港股新股只申购一签,平均中签率也在50%以上。
因此,下步精选层申购系统的修改应在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网上申购比例和回拨比例,将认购火爆的新股网上申购比例至少提高到50%以上。二是借鉴红鞋制度,将新股按照申购数量多少确定不同的获配比例,将申购一手的获配比例提升到50%以上,而不是单纯的全部新股比例配售。
至少将比例配售之后不足100股的碎股,按照散户优先原则,优先配售给只申购100股的中小投资者,不必继续以让投资者和券商手忙脚乱的时间优先原则进行碎股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