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股份在经历连板跌停后,跌势依旧没有缓解。29日,由于公司高层增持,公司股价止跌回暖,而30日股价再度下挫近7%。自2019年上市以来,国联股份的股价一路走高,连续3年走牛,期间最大涨幅高达逾25倍(复权)。
消息面上,国联股份连续跌停,源于上周末新浪财经发表文章《国联股份的惊天谎言?人均创收吊打京东巨头 子公司4人创收25亿》,从国联有没有利用融资性贸易助推业绩膨胀扩张?不断募集资金究竟是融资性贸易网络中的一环,还是公司确实有资金需求?为何人均创收如此巨大?三个方面着手提出质疑。
01
国联股份涉及融资性贸易?
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何为融资性贸易。
“融资性贸易”,实践中又被惯常称为“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常见于大宗商品贸易领域。说白了就是中小企业在是国联股份的供应商,东岳飞达是亿利洁能的供货商,东岳飞达也是国联股份的供货商。巧合的是,东岳飞达既是国联集团的客户,也是国联集团的供应商,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内环是东岳飞达与国联股份之间的融资交易,而外环则是三方的融资交易。
从公司大量预收账款、大量预付帐款以及极低的净利润率来看,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一家供应链金融公司,或者盈利模式是通过融资交易扩大收益规模。
而新浪财经文章中的质疑有些疑点还待商榷。因为通过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发现,国联股份向东岳飞达销售了5.51亿元,采购金额只有453万元,如果这是一笔融资交易,那么国联股份应该会向东岳飞达采购大量的资金,而不是453万元,如果国联股份和东岳飞达之间存在回购式的融资贸易关系,那么两者之间的资金差额应该是相等的。
因此,国联股份是否存在融资性贸易的问题还待监管部门进一步了解。
02
公司营收飞天
子公司人均创收25亿?
国联股份被誉为“工业拼多多”,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像是坐火箭一样,节节攀升。在营收方面,根据公司年报显示,公司从2016年的9.1亿元逐年增长到2021年的372.3亿元,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增长了40倍。
多多网平台的网上商品交易业务起到了关键作用。自2016年以来,该业务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16-2021年的营收比例分别为85.87%,92.4%,95.59%,98%,99.4%,99.7%。该业务的收入在2021年达到371亿元,而2016年仅为7.8亿元。换言之,公司另外两大主营业务为商业信息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服务的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缩小。
营收的飞天并没有使公司放慢融资的步伐。2019年,通过IPO上市募得5.33亿元;上市后第二年即2020年,公司又进行了一次定增融资,最终募得24.16亿元。
对于国联股份是否存在蓄意扩大营收的行为的确无法做出定论,但是二级市场中确实有一些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募集资金来包装收入。东方电子曾经利用原始股和二级市场交易赚来的钱,注入了电子商务交易中。
公司旗下子公司宁波粮和油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竟然靠4人,2021年创出25亿元的收入。这个数字看似惊人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的记账采用全额记账法,因此收入类似于消费互联网平台的GMV,毛利类似于消费互联网平台的收入,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可能是因为记账法的差异引起市场的误解。
总之,国联股份目前财务问题不确定性很大,公司正紧急通过高管增持以及说明会的方式来消解市场的误解,但是投资者的信心是否能就此修复还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