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汪建争议缠身财富缩水256亿亟需筑牢护城河 华大基因红利渐退扣非降49%再陷举报风波

[2022-12-05 11:07:30] 来源:长江商报 编辑:沈右荣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科技狂人”“基因教父”“吹牛大王”“骗子”……争议缠身的汪建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留学科研、南下创

  “科技狂人”“基因教父”“吹牛大王”“骗子”……争议缠身的汪建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留学科研、南下创业,汪建曾创造了基因界的神话,其团队曾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完成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他因而被称为“基因教父”。他实际控制的华大基因(300676.SZ)曾被捧上神坛,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因新冠检测产品,华大基因业绩登上巅峰。

  56岁登珠峰、67岁深渊科考,汪建似乎天生有冒险基因。他时常语出惊人,挑战大众认知,曾被人指为“骗子”。华大基因也曾遭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生物学家饶毅等人士公开质疑。

  如今,红利渐消,2021年华大基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逾30%,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再降近50%。公司市值仅剩244亿元,汪建的持股财富也缩水了256亿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网上流传一篇贴文称,曾担任华夏方舟国家基因库副主任的王德明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问题遭毒打。12月4日晚,华大基因再发声明,称王德明恶意诋毁。

  不断的争议或多或少暴露了华大基因存在的些许问题。汪建是时候将全部精力放到研发上,修炼内功,加固护城河。

  扎根科研扬名于疫情

  与人类基因紧密相连,汪建的人生颇富传奇。

  1954年,汪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22岁时,进入湖南医科大学(如今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自此,他的人生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汪建成了一名普通的医生,天生不甘平庸的他,参加工作不久就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1988年,他被公派赴美留学,前往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学习工作的这几年,他深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1994年,汪建回国,创建北京BGI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他被任命为中科院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他因此被成为“基因教父”。

  1999年,是汪建人生的转折点。为了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汪建主导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2003年开始,他担任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继续从事人类基因组研究。

  2007年,53岁的汪建南下深圳,创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真正开始创业,他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

  此时的汪建,在基因检测领域已经有较高的威望。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汪建带领华大团队第一时间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率先研制出SARS诊断试剂盒,也是全球第一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并向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捐赠30万人份。

  正是这一惊人之举,汪建名动基因测序领域。

  根据公开信息,汪建还带领华大团队完成绘制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以及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构建等研究工作。2011年,在汪建等人的呼吁下,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正式批复建设国家基因库。2016年9月,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建成投用,由华大旗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负责组建和运营。

  汪建也擅长资本运作。2013年,汪建带领团队将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收入囊中,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

  2017年7月14日,汪建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年,华大基因通过闯关IPO登陆A股市场,成为基因检测第一股。

  2017年11月14日,上市四个月,华大基因股价从发行价13.64元/股一口气涨至261.99元/股,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8.21倍,市值突破千亿。

  汪建也因此暴富,财富高达334亿元,登上财富之巅。

  净利连降跌落神坛

  因为非典疫情一炮打响,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汪建旗下的华大基因,业绩登上巅峰。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汪建当即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带领华大基因团队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的三天后就研发出了试剂盒,一周后被国家药监局紧急审批通过,有力支援了抗击疫情工作。

  正是因为抢先、全面参与抗疫,华大基因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从经营业绩数据上可以发现端倪。

  2013年至2019年,华大基因实现的营业收入从10.47亿元增长至28亿元,上市前后持续增长;而净利润表现平淡,2016年增至3.33亿元后一直在3亿元左右波动,2019年为2.76亿元,同比下降28.53%。

  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下,华大基因经营业绩数据前所未有的漂亮。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86%,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0.90亿元、20.49亿元,同比增长656.43%、825.16%。

  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华大基因享受的红利逐步消失,经营业绩出现断崖式下降。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62亿元、13.58亿元,同比下降30.08%、33.71%。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5.14亿元、7.47亿元,同比下降12.38%、47.16%,扣非净利润为6.70亿元,同比下降49.01%。

  从单季度业绩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2.75亿元、1.4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37.06%、50.90%、56.91%,季度业绩同比环比均为加速下滑。

  新冠检测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的下降,是华大基因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公司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毛利率为38.60%,相比去年同期的60.57%大幅下降。

  二级市场上,华大基因经历了被投资者追捧到抛弃的全过程。

  K线图显示,自从2017年11月14日股价登顶后,华大基因股价不断下跌,到今年12月2日,股价为58.95元/股,累计跌幅为77.50%。

  对应的市值,目前为244亿元,较巅峰时蒸发了约804亿元。汪建的财富(仅指持股华大基因市值)为77.81亿元,缩水了约256亿元。

  争议中的汪建及华大基因

  市值从超千亿到244亿元,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汪建及华大基因跌落神坛。

  近日,一篇称“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被打断7根肋骨”的贴文让华大基因陷舆论泥沼。举报人王德明自称曾担任华夏方舟国家基因库副主任。

  12月4日晚,华大基因再发声明,称王德明恶意诋毁。

  今年5月,华大基因曾发布过一份声明,表明王德明与华大基因有过合作,存在经济往来。华大基因声明称,王德明恶意诋毁华大业务及相关管理人员等。

  实际上,汪建及华大基因一直备受争议。

  今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生物学家饶毅连发4文炮轰华大集团CEO尹烨的有关科普视频内容为伪科普且“愚蠢无比”,称尹烨为“水”博士。

  针对华大基因是否掌控核心技术,饶毅称华大基因的发展壮大靠的是国外仪器试剂等。

  “打假斗士”方舟子曾在参观华大基因后称,基因测定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仪器进行,关键是要有钱买机器,不宜夸大测序的学术成就。

  华大基因备受质疑的事件还有不少。涉嫌圈地行贿、过度营销导致的儿童先天生理缺陷、数据泄露门等,都引发高度关注。2010年,华大基因宣布其有2项成果入选了《科学》杂志的“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中,但这一说法遭到网友质疑。最终,华大基因承认是“自己理解有误”。

  作为华大基因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建的言论同样饱受争议。

  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敲钟当日,汪建给自己立了一个120岁的墓碑。2018年,汪建曾公开表示,公司所有员工都必须活到100岁,员工的孩子出生不许有缺陷,否则就是华大基因的“耻辱”。因为这一言论引发质疑,华大基因不得不澄清是“董事长的愿景”。

  汪建还有不少不入格的言论,诸如“可以合成任何生命”“万物生长不靠太阳,立体农业不靠土壤,掌控生老病死不是梦想”……这些言论曾引发一连串质疑,甚至有人指责汪建是骗子。

  汪建喜欢冒险,挑战极限。在坊间人士看来,汪建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他曾给华大基因设定了四部曲的战略目标: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即科技服务一百亿,医学服务一千亿,人人服务一万亿(人人服务,指生物大数据足够丰富后,人人都可以在常规诊疗中应用基因信息)。

  目前来看,这似乎只是画了一个大饼。从研发投入上来看,2020年、2021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分别为6.36亿元、5.42亿元,2020年出现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为3.93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8.71%,并不突出。

  争议中的汪建及华大基因,是时候将全部精力放到研发上来。

查看更多:基因   亿元   基因组   净利润   疫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