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重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这12项值得关注

[2022-12-16 22:18:05]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明确了!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

  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明确了!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先看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有哪些亮点:

  1、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2、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3、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4、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降低居民的被动支出,防止在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出现价格推动型的支出增长,也是未来值得观察的重点。

  会议还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的引资环境复杂严峻。吸引外资工作重点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改善投资预期、提升开放发展的潜力空间和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同时,也要注意,在充分尊重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前提下,对国际一流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进行充分借鉴、消化和吸收,强化系统集成,为持续深化吸引外资工作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薇认为,以高水平开放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着眼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效益等,切实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财政在约束中加力,货币在稳健中纾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我国已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本次会议“继续实施”的部署,反映宏观政策不急转弯,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2022年积极发挥效能的政策有望在2023年继续使用。同时,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大调控力度”、“加强协调配合”,意味着2023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或将有更多配合施策的场景。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整体来看,2023年财政政策总基调将更加积极,但加力空间受到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的约束。

  在财政“加力”的2023年,财政赤字率有必要在今年2.8%的基础上有所上调,以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但上调幅度或较难突破3%,确保政府杠杆不会大幅增加。考虑到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新增专项债限额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或保持在今年3.65万亿的规模或略有增加。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可以通过盘活专项债务结存限额、继续推动政策性总经理杨明辉认为,资本市场要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在三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注册制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预计后续将平稳落地;

  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突出主板大盘蓝筹特色,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完善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评价标准,强化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

查看更多:会议   政策   风险   经济   企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