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国家队领投,百亿军工“黑马”要火了?

[2022-12-20 08:15:00] 来源:中国基金报 编辑:骆吴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12月19日晚,航天电子(600879)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航天飞鸿获得国开制造业基金领投的38亿元增

  12月19日晚,航天电子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航天飞鸿获得国开制造业基金领投的38亿元增资,投前估值96亿元,投后估值134亿元。

  航天飞鸿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无人机系统的研发生产,其研发的一款名为“飞鸿-97A”的“忠诚僚机”,曾在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业界普遍认为,“忠诚僚机”有望颠覆传统的有人机空战模式,在原有的空战体系中创造新的生态位。

  目前,国内无人机总装企业第一梯队有三家公司,都隶属于军工央企,即中国航天科技旗下的航天彩虹、航天电子(航天飞鸿),以及中航工业旗下的中无人机。

  从市值来看,2022年6月登陆科创板的中无人机后来居上,目前总市值为313亿,超过了首先登陆A股的军工无人机第一股航天彩虹。

  航天飞鸿投后估值134亿

  航天电子12月19日晚公告,近日,控股子公司航天飞鸿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挂牌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公示期到期,确定引入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等8名战略投资者,公司投前估值为96亿元,8名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方式合计增资金额为38亿元,其中,国开制造业基金认购金额为18亿元。

  航天飞鸿成立于2018年4月,主要从事无人机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先进无人机技术研发及以无人系统为载体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服务。增资前,航天电子持有该公司73.9118%股份,增资后持股比例降为52.9517%。

  各方同意,增资价款应用于航天飞鸿公司的业务发展及航天飞鸿公司“十四五”期间无人系统领域、无人装备领域项目研发和产业能力提升,补充流动资金及其他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工融金投(北京)基金的增资价款应全部用于偿还航天飞鸿公司的存量金融机构负债。

  航天电子近期获批的定向增发预案中,其第一个募投项目就是智能无人系统装备产业化,该项目的第一个子项目为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为航天飞鸿。

  此前,中国航天报曾于2022年6月报道,航天飞鸿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土地出让合同正式签订,标志该项目正式进入建设前筹备阶段,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该项目被国资委列为“十四五”重点产业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超12亿元,分两期建设“1个数字化制造管理平台+4条无人机数字化制造生产线+5个共性能力中心”。

  文章称,通过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可实现航天飞鸿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树立无人系统装备企业新标杆,建成以无人机智能制造、先进测试和装备培训为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高端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

  作为新一代无人智能装备的代表,航天飞鸿典型产品参加了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9年建国70周年阅兵;多款产品获得出口立项批复。

  2022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航天飞鸿研发的一款名为“飞鸿-97A”的“忠诚僚机”首次公开亮相。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航天飞鸿无人系统型号总师邓帅当时表示,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忠诚僚机”有望颠覆传统的有人机空战模式,在原有的空战体系中创造一个新的生态位,改变原有的战机编队远、中、近距空中交战模式。

  已有两家军工无人机上市

  航天飞鸿能否后来居上?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统计,2010年至2020年度,无人机军贸市场中以色列出口份额最大,约占军贸市场31%,美国市场份额约28%,中国市场份额约17%。其中,中国无人机出口的主力机型为“翼龙”和“彩虹”系列无人机。

  中无人机招股书称,近十几年来,我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呈厚积薄发之势,正进入创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军用无人机系统核心技术和主流产品也紧跟国际发展前沿。

  2022年5月,中航证券魏永等人发布研报称,按收入规模和技术水平来划分,国内无人机第一梯队为中航工业旗下的中无人机(2021年收入24.8亿)、航天科技旗下的航天彩虹(2021年无人机收入11.2亿)和航天电子(2021年无人机收入7.8亿),这三家公司发展速度最快、装备性能先进、营业收入体量大。

  其中,航天彩虹通过重组,于2017年率先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第一家中大型无人机上市公司。在商业模式上,航天彩虹首先选择开拓海外市场,之后再重返国内市场,最终成为跨越国内国际市场的参与者。

  据航天彩虹董事长胡梅晓介绍,2022年,彩虹无人机成为出口量最大的中大型无人机生产商和国内中大型无人机主力军。2022年上半年,航天彩虹国内业务持续突破,国内业务实现营收13.48亿元,同比增长52.03%,占总营收比重为91.93%,而国内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无人机业务。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22年6月才登陆科创板的中无人机,其现有的业务构成和早期的航天彩虹比较类似,军贸占比较高。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010年至2020年间,中无人机旗下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军贸出口订单累计数量位列国内第一。

  2021年,中无人机的营收为24.76亿元、净利润为2.9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00%;航天彩虹的无人机营收为11.18亿元、主营利润为2亿元,占营收比为38.36%;成立时间仅有4年多的航天飞鸿,营收为7.8亿元、净利润4780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19日,中无人机总市值为313亿,航天彩虹总市值为207亿,航天飞鸿的投后估值为134亿。

查看更多:无人机   航天   亿元   飞鸿   彩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