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刚刚!国家卫健委回应“白肺”!“乙类乙管”后个人如何防护?指南来了

[2022-12-27 17:39:16]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被动放开 疫情监测发布将调整为一个月公布一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举行新闻发

  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被动放开 疫情监测发布将调整为一个月公布一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

  •   国家卫健委: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实施“乙类乙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是为了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要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   国家卫健委:“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从传染病的特征、健康影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出发,将一种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需要具备相关条件。这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要求的,是依法防控的鲜明体现。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而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我们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因此,调整为“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李斌同时提到,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强化服务、强化保障。接下来,我们将抓细抓实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   中国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 疫情监测发布将调整为一个月公布一次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介绍,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疾病监测报告及对外发布也将进行调整:调整公布的内容,将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的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的病例和输入的病例。对外公布的频次也将进行调整,回归到乙类传染病后,一个月公布一次,公布平台为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现行法定传染病病种共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乙类传染病中,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乙类甲管”。

  2020年1月,基于当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实施“乙类甲管”。当前,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形势变化,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后,在防控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是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时,主要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尽检”、风险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充足供应抗原检测试剂,有效满足居民检测需求。

  二是在传染源管理方面,“乙类甲管”时,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以后,对于发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可自愿选择居家健康管理。

  三是在社会面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社会面防控措施将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比如除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特殊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区域人员开展落地检、不再对外溢风险人员开展跨区域协查;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采取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相应的风险区域管控措施。

  四是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乙类乙管”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直接进入社会面。对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不再进行抽样检测。

  •   焦雅辉:白肺是较严重的肺炎表现

  针对有媒体提问称,从近期公众的反映情况看,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了肺炎或者是CT出现了“白肺”的现象,有网友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感染了原始毒株或者和接种疫苗有关系。针对相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首先可以明确回答现在出现的所谓的“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是没有关系的,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

  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白肺实际上是一个比较严重肺炎的表现,一般来讲,肺部炎症中渗出比较多,也就是白色的影响区域面积达到了70%~80%的时候,在临床上才会称为白肺。出现白肺时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焦雅辉表示,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炎症就叫白肺。临床上出现白肺,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但是占比非常低。

  焦雅辉说,她注意到现在网络上大家说的“白肺”,有的不是真正的“白肺”,有的也没有达到一个很严重的程度。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严重的时候都可以出现白肺的这样的一个影像学的表现。在治疗上来讲,现在是有成熟的专家共识和治疗的方案,经过治疗,“白肺”的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可以好转的。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

  二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一些关键的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聚焦重点的防控领域和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所以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条件已经具备。

  调整为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

  一些人认为调整为乙类乙管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那么现在这个时候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又是什么?梁万年对于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也予以了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首先,这种调整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的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决定某一项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包括这次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始终秉承的一个理念,还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是没有变的,所以大家不能把它理解为从“乙类甲管”变成“乙类乙管”,是放任不管了。

  梁万年表示,当然在调整为乙类管理后,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疫情发生三年来,我们一直在、现在也正在针对这些风险积极准备,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要坚定信心,最大可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所以信心是特别重要的。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些地方已经或者正在渡过我们第一波的最高峰的冲击,并没有出现大家比较害怕的大面积重症死亡这种情况,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信心。现在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老百姓正在和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部门一道在共同抗疫,来对抗疫情的上升、播散。另外,我想第一波的短时间内的这种传播,我们还是要在科学上要注重加强疾病的监测,要看它的变异的情况,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强。

查看更多:乙类   疫情   防控   传染病   病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