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披荆斩棘、挑战不断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资本市场充斥着许多大事:疫情反复又到逐渐放开、美联储暴力加息、俄乌冲突不断、极端气候等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交替冲击着市场本就脆弱的神经,导致A股震荡程度更甚以往。
就A股市场走势来看,经历了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W”型行情,不少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面与二级市场股价都遭到“双杀”。本篇,《每日财报》将对2022年的主要大事记进行一次梳理。
01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保持高位
2022年最大的一只黑天鹅莫过于俄乌冲突了,持续影响着全球石油价格的波动,而中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又非常高,俄罗斯更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所以,冲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具有一定标志意义。
另外,在俄乌冲突之前,大多数G20经济体的通胀率就已经超过了央行设定的目标,原因包括经济重新开放导致能源价格最初飙升、供应链出现瓶颈、运费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私人消费结构向商品消费的转变。而俄乌冲突对这些线索起到了“施压”的推动作用。
目前,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俄罗斯逐步减少流向欧洲的天然气,使欧洲的天然气价格飙升,进一步促使电价飙升。
今年,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两倍多,大约是2010-2019年平均水平的10倍。这促使发电商和一些工业部门转而使用煤炭和石油,继而使煤炭价格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受此影响,A股煤炭板块拉升近30%,成为年内涨幅最大的板块。油气相关基金业绩业排名前列。2023年,若冲突的基本面没有重大改观,相关通胀预期恐将继续。
02
美联储激进加息
新冠疫情后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开始了40年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措施。
今年以来,美联储采取了7次加息行动,幅度最大时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至4.25%-4.50%,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的激进转向也带动了除中国、日本外的一系列中央、伊利股份、药明康德、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万科A、宁德时代等均大幅度下挫。
好在随着疫情封控放开,各种经济刺激政策陆续出台,A股开始强势反攻,到11月初成功收复3000点。
在这期间,中概股可谓是冲击不断,其股价也是被打了”骨折”。今年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一度大跌超过四成,从历史高点来算跌幅甚至超过七成。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小米等互联网龙头最高跌幅都超过了七成。好在年底,中概股回了一波血,自10月末底部反弹了50%,收复了大半失地。
05
基金数量突破万只
今年A股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公募基金规模和数量依然在创造新高度。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合计10010只,突破万只“大关”。截至今年8月底,154家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27.29万亿元,产品数量达到10262只。
06
公募REITS持续扩容
在2021年首批试点基础上,公募REITs于2022年加速扩容,年内成立的产品有13只。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公募REITs数量达到了24只,底层资产从最初的高速路、产业园扩展到了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累计融资规模超过600亿元,多数在二级市场表现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产品最受青睐,此前红土深圳安居REITs、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s、中金厦门安居REITs认购倍数整体破百均已经打破行业记录。
07
虚拟资产重挫
这一年的数字货币市场,全球第三大稳定币 Luna 价格归零,第三大交易所FTC崩盘,创始人被捕,币圈迎来沉重打击。
在所谓区块链的新科技但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虚拟资产在市场下行周期暴露出一系列传统金融体系相类似的风险。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资产,本意是用来抵御法币超发所带来的通胀风险,但现实中的波动却体现出与股票等风险资产类似。目前,比特币的价格不到17000美元,不及2021年最高价68928美元的四分之一。
08
上市公司回购更多,或传递积极信号
今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出现持续回调整理,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年内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截至12月23日,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共1142家,合计回购金额为1016.23亿元,虽与2021年全年的回购金额1214.71亿元相比回落,但数量相比增长15.35%(去年为990家)。
09
年内A股IPO创新高
截至12月末,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融资总额达到15964.82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10.04%。
年内共有40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不包括转板及重组并购的4家公司),融资额达5733.94亿元,与2021年全年的522家IPO融资额5426.43亿元相比上升5.67%,创出历史新高。毕马威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IPO数量和筹资额前两位均为上交所和深交所。
10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和中国都具有非常积极的重要意义,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持续巩固并深化。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为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
人民币日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因大宗商品和跨境电商成为新的主要增长点,助推人民币“进步”。但人民币的支付占比距离美元、欧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拉近。
2023预期向好
2022年末,A股已经历近两年估值回调的大消费板块迎来两大重磅级变量: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力度空前的扩大消费政策。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新十条”发布后,进一步弱化出行不便利因素,显著释放流动性,消费需求复苏的预期信号强烈。
紧接着,在12月16日重要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这为后续出台各种稳定和扩大消费政策定下基调。
不言而喻,疫情是近三年来影响经济活动尤其是消费的核心要素,对于消费场景限制、当前收入以及未来消费信心的全方位影响,伴随着政策的逐步“松绑”,众多企业定会明显获益。
据摩根士丹利对中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期:随着中国逐步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将中国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经济流动性和经济活动将反弹至今年6月和7月的水平;在2023年剩余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END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联系电话: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meiricaibao
微博:@每日财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