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收购新华三剩余49%股权的公告,让600亿数字经济龙头紫光股份直接一字板!
2023年1月3日晚间,紫光股份公告称,将通过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继续收购新华三4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100%股权。
新华三是紫光股份的核心控股子公司。华西证券研报指出,根据公司2019-2021年历史数据,新华三收入占紫光股份比例50%以上,净利润占比90%以上,少数股权收购后,紫光股份利润表有望大幅增厚。
4日早盘,紫光股份直接一字板,股价创10个月新高,目前总市值为641亿元。
拟收购新华三剩余49%股权
据紫光股份公告,2016年5月,紫光股份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51%控股权的收购,新华三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在上述控股权交割的同时,2016年5月1日,紫光国际还与HPE开曼、新华三签署了《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股东协议》(以下简称《股东协议》)。
2017年12月6日,HPE开曼向其全资子公司Izar Holding Co 转让了新华三1%的股权;该次股权转让完成后,Izar Holding Co成为新华三的股东,受《股东协议》约束。
根据《股东协议》的约定,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HPE 开曼或届时持有新华三股权的HPE实体(统称“HPE 实体”),可向紫光国际发出通知,向紫光国际或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全部或者部分股权(以下简称“卖出期权”)。
为继续推动双方合作与协商,紫光国际与HPE开曼、Izar Holding Co、新华三、紫光集团等签署了关于卖出期权行权期限之延期的同意函,对《股东协议》进行修订,将上述卖出期权行权期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以下简称“卖出期权行权期”)。
紫光股份公告称,自进入卖出期权行权期以来,双方一直就卖出期权行权事项友好协商。经多轮沟通,近日,由HPE实体向紫光国际发出了《关于行使卖出期权的通知》(以下简称“行权通知”),HPE实体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49%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100%的股权。
本次交易的主要内容为:HPE开曼和 Izar Holding Co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合计49%股权,每股出售价格将根据《股东协议》约定,按照2022年4月30日前12个月,新华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税后利润的15倍,除以行权通知之日新华三全部股份数量的方式确定,对价支付方式为现金;在满足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条件下,HPE实体和紫光国际将尽可能在紫光国际收到卖出期权行权通知后的30个工作日,或双方另行达成的其他期限内,确定行权价格及行权对价,并签署相应的股份购买协议。
截至公告披露日,紫光股份通过紫光国际持有新华三51%的控股权;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Company 通过其全资子公司 H3C Holdings Limited和 Izar Holding Co分别持有新华三48%和1%股权。
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2022年前三季度,紫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38.9亿元,同比增长13.16%;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2.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91亿元,同比增长11.35%。
其中,核心子公司新华三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7.19亿元,同比增长18.87%;实现净利润30.43亿元,同比增长12.99%。新华三国内政企业务和国际业务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国内运营商业务快速增长。
对于此次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剩余的49%股权,华西证券通信团队认为:
首先,新华三是紫光股份重要收入来源和主要利润来源,本次少数股权收购有助于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根据公司2019-2021年历史数据,新华三收入占上市公司比例50%以上,净利润占比90%以上,少数股权收购后,上市公司利润表有望大幅增厚。
其次,全资控股新华三有助于公司产品全面进入国内信创产业链,国内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打开。新华三作为国内信创产业重要供给方,本次股东问题得以解决后,将有助于公司全面发力信创市场:新华三聚焦政企业务、运营商业务和国际业务三大市场,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服务业务,产品能力全球领先。
公司在信创市场主要以服务器为重要抓手,但是受外资股东影响,国内信创市场未充分受益,本次收购HPE实体49%的股权后,公司在国内信创的全产业链有望全面发力。
根据IDC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新华三在中国企业网交换机市场以36.6%的份额排名第一,在中国园区交换机市场以37%的份额排名第一。同时,在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企业网路由器市场份额30.7%,持续位列市场第二;在中国X86服务器市场份额17.5%,位列市场第二;在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份额52.1%,蝉联市场第一;在中国存储市场份额13.5%,连续位居市场第二;在中国UTM防火墙市场份额23.8%,位居市场第二;在中国超融合市场份额24.6%,市场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