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下周,将有极端一幕出现?

[2023-01-15 15:48:03] 来源:证券之星 编辑:证券之星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春节临近,持股还是持币又是投资者面临的两难选择,持股过节,需承担很多难以预知的因素,而持币则担心节后

  春节临近,持股还是持币又是投资者面临的两难选择,持股过节,需承担很多难以预知的因素,而持币则担心节后一旦反弹大涨而踏空,错失A股开年的春季行情。

  特别是在去年12月市场探底回升后,投资者更加希望春节后的市场能延续反弹趋势。但持币还是持股,终归是个让投资者纠结的问题。

  01

  春节“红包”行情

  还有吗?

  近期A股市场震荡走高,不少投资者想在节前落袋为安,但也有投资者担心会错过“红包行情”。历史数据显示,A股在春节前后大概率会迎来“春节躁动”行情。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至2022年的20年间,春节前后A股大概率上涨,具体表现为:春节前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1.72%,20个年份中16个年份上涨;春节后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1.32%,20个年份中16个年份上涨;春节后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1.64%,20个年份中14个年份上涨。

  此外,春节前5个交易日,深市表现总体要强于沪市。2003年以来,“春节效应”期间各主要指数节前一周平均涨跌幅来看,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平均涨幅分别为2.74%和2.49%,均高于上证指数的1.78%和上证50的1.74%。

  而拉近时间来看,回顾近几年春节前后的行情表现:

  1、2019年是典型的节后春季躁动。节前央行大额投放,使得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尤其是节前一个月左右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同时美联储于2018年年底结束了加息周期,但当时有年报业绩各种低于预期影响,所以节前市场表现平淡。

  节后业绩影响解除,同时宏观因素继续大幅改善,包括社融等多项数据结束2018年的单边下跌,触底回升,中美取得积极进展,受此影响2019年春节后市场展开春季躁动,节后两周上证累计涨7.10%,创指累计涨14.55%。

  2、2020年春节前后主要是疫情影响,成长风格持续占优。一方面疫情影响经济预期,所以顺周期等价值股大跌,表现为主板弱势;另一方面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利好成长,表现为创业板相对强势。节前两周上证累计跌3.82%,创指累计涨0.76%;节后两周上证累计跌2.0%,创指累计涨7.34%。

  3、2021年是节前红包行情。节前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比如1月MLF超额续作2000亿,同时海外大选落地,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受此影响节前两周上证累计涨2.29%,创指累计涨4.05%;而节后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美债收益率上行,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紧,所以节后两周上证累计跌2.14%,创指累计跌12.19%。

  4、2022年节前节后都比较差,紧缩担忧导致成长持续下跌。节前美联储开启紧缩周期,同时国内各项经济数据开始走弱,节后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俄乌冲突开启,使得节前节后市场持续下跌,节前两周上证累计跌4.54%,创指累计跌6.75%;节后两周上证累计涨3.85%,创指累计跌2.82%。(节后主板上涨主要是基建带动)。

  回顾发现,虽然近几年每年的春节前后行情都不一样,但都与当时的国内流动性、国内经济预期、海外等宏观因素息息相关。

  中信建投分析称,今年节前国内流动性保持相关宽松的状态,央行最近两天开始大量投放流动性,两日累计净投放1860亿元,接下来几天大概率继续加大投放(下周一MLF重点关注),国内经济数据虽然低迷但是预期之内,同时美联储步入加息尾声,所以节前宏观因素是比较友好的。

  节后最大的看点就是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除,后面经济数据能否企稳回升,如果节后国内经济数据修复超预期的话,那么可能步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

  02

  北向资金爆买

  外资持续看好

  春节前倒数第二周,市场稳中有进,周五三大指数联袂走高,沪指重新逼近3200点。本周蓝筹类股票表现较好,券商、保险、食品饮料、煤炭等板块涨幅靠前,军工、房地产、软件等表现逊色。

  与此同时,外资频频唱多中国资产表示看好A股,同时,用真金白银加仓布局A股市场。

  据统计,北上资金本周净买入439.97亿元,买入金额创55周以来新高(即2021年12月10日以来)。从2021年11月11日以来,北上资金已连续10周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额1551亿元。元旦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640亿元。

  整体来看,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经济持续复苏、企业盈利回升等因素支持下,机构人士预计,2023年A股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望不断提升,外资机构也将持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从宏观上来看,国际社会更加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果断调整防疫政策将为中国经济复苏增长创造更好的动力。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高盛表示,外资增持A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一种趋势。背后的逻辑是,A股在全球市场动荡时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瑞士百达也称,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中国股市应会跑赢全球市场。此外,由于估值极具吸引力,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加引人注目。

  行业方面,包括消费、医疗、互联网等诸多板块均收获了外资机构的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将对中国内需产生积极影响,服务业可能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我们预计消费者信心将因此大幅提升。”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投资总监麦克·绍(Mike Shiao)认为,中国的在岸和离岸股市中均拥有大量机会,包括与消费相关的公司、医疗保健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等。

  瑞信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表示,我们认为202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具有吸引力,有望迎来多项利好。一方面,过去两年行业股价经历了大幅调整,目前市场对很多负面因素的理解和消化已经较为充分,部分公司核心业务估值偏低。另一方面,随着利润率改善,经营者优化业务的措施应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此外,宏观经济的复苏和监管层面的利好也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信证券预计,外资将是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随着2023年人民币缓慢升值,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外资净流入规模有望恢复至千亿元级别以上。

  对于2023年的投资,瑞银证券判断,A股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速将从2022年的4%跃升至2023年的15%。而高盛则预计,2023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分别增长8%和13%。

  03

  下周股市看点

  下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2年12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四季度GDP等数据。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公布。

  1、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举行

  时隔三年,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俗称“冬季达沃斯”)终于走出疫情的阴霾。1月16日至20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本届年会以“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为主题。

  据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兼首席代表陈黎明透露,本届年会将汇集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位各界领袖,包括5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设立了超过320个场次以加快应对全球挑战的进展和影响。

  今年的论坛有五大主题,涉及能源、气候和自然新体系框架下的能源与粮食危机;高通胀、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新体系下的低增长、高债务问题和解决之道;前沿科技、创新与韧性的新体系中的挑战与应对;对工作技能和关怀性体系中的社会脆弱性的关注;以及在多极世界中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应对当前的地缘政治风险。

  2、2022年12月经济数据或阶段性筑底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2年12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四季度GDP等数据。

  华创证券分析预计2022年12月经济数据或阶段性筑底。投资施工淡季特征更为显著,而消费受本轮疫情冲击加剧,餐饮等服务消费可能尤为低迷,但汽车消费或是一大亮点。

  此外,2022年12月疫情叠加2023年春节放假影响人员到岗,工业供给侧收缩的压力较为突出。考虑到疫情扰动贯穿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或降至3%下方。2022年12月数据“砸坑”之后,2023年一季度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的窗口期,关注年初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情况。

  3、1月LPR将公布

  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公布。2022年12月LPR1年期品种报3.65%,5年期以上品种报4.30%,两者均与上期持平。

  自2022年11月初利率阶段性低点至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上行70bps,城商行上行逾80bps。国开证券认为,目前基本面整体仍显疲弱,无风险利率难有继续大幅上行的空间,后续来看,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进一步上行的空间可能有限。尤其是城商行等中小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经明显超过了1年期MLF利率,这不仅使得LPR短期难有下行的动力,也难以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不过,LPR未来仍有下调空间。2022年12月20日,央行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重点提到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有一点是: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04

  后市行业机会

  怎么看?

  对于后市,公募基金将沿着哪些投资主线着手布局,对于行业赛道机会有何判断?

  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蔚文认为,A股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量将有望得到改善,市场也有望迎来更丰富多元的投资机会。这一方面是来源于资金在多资产中的选择偏好,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实体经济对股票市场的需要。

  在他看来,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锦上添花”行业,它们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如医疗养老、碳中和、战略型科技产业等成长性行业在经过近两年的扩产后,可能有一些新行业、新技术、细分行业还会有再融资的需求;二是“雪中送炭”行业,餐饮、酒店、旅游、航空等疫情受损行业,在疫情恢复之后,可能会迎来需求的爆发增长,这也会需要再融资、再扩大产能,以带来更好的利润。

  德邦基金认为配置方向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伴随疫情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恢复正常化,并叠加“把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部署,消费板块有望得到修复;另一方面参考境外国家疫情防控放开后,医疗资源持续处于高负荷运行的状态,医用药需求和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有望是贯穿未来几年的主线,因此医药亦是2023年值得重视的方向。

  平安基金提出关注四条投资主线:第一,受益于地产保交付的竣工链(地产、建材、厨电、白电);第二,受益于基建继续发力(建筑);第三,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消费需求复苏(医疗器械与服务、餐饮旅游、白酒、金融服务);第四,下半年有望重启的半导体上行周期(半导体、VR/AR、智能汽车)。

  而大摩华鑫重点看好的三大投资主线包括: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消费复苏、估值已回归合理水平的高景气成长板块以及地产相关产业链的修复机会。

查看更多:疫情   节前   节后   春节   市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