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全天窄幅震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盘面上,数字经济相关板块全天强势,数据安全方向领涨,恒久科技4天3板,久远银海、吉大正元涨停。游戏股震荡走高,慈文传媒涨停,巨人网络涨超5%。部分金融股继续活跃,弘业期货4连板,国盛金控2连板,江阴银行一度涨停。三胎概念股盘中冲高,爱婴室、悦心健康涨停,金发拉比尾盘涨停走出6天5板。板块方面,数据安全、云游戏、国资云、信创等板块涨幅居前。
下跌方面,消费股陷入调整,桂发祥、西安饮食等大跌。酒店旅游、食品、猪肉、教育等板块跌幅居前。整体上除了数字经济外,其他市场热点强度有限,资金观望气氛浓厚。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近3000只个股上涨。
截至收盘,沪指涨0.01%,深成指涨0.09%,创业板指跌0.06%。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35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13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47.35亿元,连续11个交易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9.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7.45亿元。
01
个人养老金又有大消息
备受市场关注的个人养老金今日传来大消息。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一个多月来平稳有序地运行着。1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在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相关数据。
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提到,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关于个人养老金要先行试点1年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同时,将研究完善全国统筹制度,制定2023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调拨方案和缴拨计划,加强养老保险政策管理。
作为长线资金的代表之一,养老金动向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2022年上市公司三季报,74家A股公司的股东新增出现养老基金身影,合计持股6.55亿股,合计持股市值达104.15亿元。其中,紫金矿业以1.47亿股和11.52亿元位居新进股数和流通股市值首位。
养老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个人养老金基金的落地,将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体系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对于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实体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据估算,经过5年至10年的发展,个人养老金累计金额可能达到万亿元以上水平,为A股市场持续提供增量资金。
02
北向资金持续刷新纪录
近期,各路资金都动作频频,除了个人养老金初步取得成效,北向资金更是全市场关注的风向标。
继昨日刷新单月历史记录后,北向资金今日(1月18日)再度大幅加仓,全天净买入近50亿元,1月净买入升至940亿元,已超2022年全年净买入总额(900.20亿元),春节前有望跨过1000亿大关。
从截至1月17日的净买入金额来看,北向资金增持了66个行业,其中酿酒行业居首,净买入金额达17.54亿元,其次是证券行业,净买入11.33亿元。净买入额居前三的个股是宁德时代、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分别获净买入10.24亿元、6.74亿元、6.02亿元。
其实,每年1月,北向资金都呈现净流入态势。今年加速流入,西部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认为,主要是受到了海外流动性拐点临近、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中美关系改善预期向好等三大驱动力的影响。这三点也将成为驱动外资在2023年全年持续流入的重要因素。
回顾往年数据,北向资金月度累计净流入超200亿元的情况共有33次,其中,沪深300指数在后续3个月的上涨的次数有20次,上涨概率达60%,平均涨幅为8.8%。不过,60%高举高打的概率并不太高,“后继乏力”的情况也需要警惕。
不过长期来看,境外投资者在持续恢复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18日最新公布,2022年12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分别为73亿和84亿美元。从最新的市场数据看,近期外资参与境内证券市场保持活跃,2023年1月上半月净买入境内股票、债券合计约126亿美元。
2023年,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保持稳步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合理有序,直接投资将总体延续顺差格局。在我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以及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等因素支撑下,外资将继续稳步投资我国证券市场。
03
2万亿增量资金待入场
展望2023年A股市场,不少机构预计,在稳增长政策发力、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全年A股也将保持韧性,多路资金纷纷入市,年内增量资金或超万亿元。具体来看,主要有四类增量资金:
第一,公募、私募基金或带来6100亿元增量资金。
2023年,预计随着A股转好,公募基金发行情况有望较2022年回暖。假设2023年月平均新发行700亿份,则新发基金带来增量资金约8400亿元,按照平均85%仓位则对股市贡献的增量资金7140亿元。但是在经历2022年的调整后,随着市场反弹存量基金的赎回压力也会有所增大。综合新发基金和老基金申赎两个因素,2023年公募基金净增量规模约5100亿元。
考虑到近两年“公奔私”热潮为私募基金带来新的增量,预计基金规模有望回升,假设年度增速为4%,则年末私募证券投资规模将超过6.4万亿元。按照仓位估算,2023年私募基金带来增量资金约1040亿元。
第二,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2000亿元。
2023年,海外流动性环境改善,人民币升值,外资将明显回流;另外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有望扩大,将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预测,2023年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过2000亿元,增量资金将提振A股表现,A股的盈利增长有望从2022年的4%回升至15%。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保持积极乐观,众多外资正在等待入场机会。
第三,养老金、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
据招商证券估算,2023年,保险资金有望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约2400亿元;银行理财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规模约1490亿元;信托带来增量资金为270亿元;社保、基本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等合计可以带来增量资金规模约1020亿元。
第四,融资资金或超2700亿元。
融资资金整体属于顺势资金,其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市场表现。展望2023年,假设A股能够走出结构牛行情,2023年股票市场企稳回升,参考历史,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平均为2.4%左右,据此估算,则2023年融资资金有望净流入2790亿元。此外,回购资金或超1000亿元。
综合上述四类资金,2023年A股市场增量资金有望超过1.5万亿元,考虑外资乐观超配和证券备付金,增量资金有望达2万亿元。综合IPO、再融资、股东减持等需求端测算,2023年A股资金净流入规模将超千亿元。
在增量资金支撑下,2023年或是A股市场的“转折之年”。
首先是防疫措施持续优化和地产支持政策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A股风险偏好将迎来改善。其次是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和人民币汇率拐点影响下,A股在全球权益市场中配置价值提升,有望打开估值修复空间。最后是下半年A股盈利拐点有望出现,进一步夯实中期修复基础。
因此,中信证券最新观点认为,随着三大拐点渐次出现,A股2023年将逐步上行,并延续中期全面修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