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局,北向资金买入A股的迫切程度令市场始料不及,其净流入节奏和规模从未如此凶猛。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1月净流入A股规模达1413亿元,这是一个创下多项纪录的数字——2014年以来最高净流入月份、首次单月净流入规模超千亿元。
北向资金的动向和迫切程度并非无迹可寻。2022年末以来,在发达经济体频现衰退阴云之际,多个头部外资机构却纷纷调高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以及中国资产的上行空间。同时,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外资机构在近期更是发出了“三连击”:机构调研看多、研报观点翻多、真金白银做多。
综合多家头部外资机构观点,当下“超配中国资产”已成为外资机构的普遍共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北向资金并非全是长线资金,部分海外炒作资金在短期“爆买”A股获利后,不排除有快速撤离导致踩踏的风险。
机构调研看多
开年以来,外资机构做多中国资产动力十足。一方面,北向资金继续呈现大幅净流入并不断创纪录;另一方面,瑞士联合到机器人集成应用的埃斯顿颇受外资青睐,出现在66家外资机构调研名单中,华润微出现在17家外资机构调研名单中。此外,汉钟精机、牧原股份、伟星新材、传音股份等频繁出现在外资机构调研名单中。从行业看,外资机构重点调研消费、医药、半导体、机械设备等行业。
针对外资机构开年以来的频繁调研,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分析师朱超平向记者分析,相对于海外市场,中国市场具有更为丰富的主动管理机会,通过基本面研究,机构投资者有望获得更好的超额回报。目前外资继续看好可替代能源、制造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等长期主题,希望通过调研发掘有潜力的投资标的,把握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
研报观点翻多
种种迹象表明,当下“超配中国”已成为外资机构普遍共识,不少外资研报观点都在看多中国资产。
全球第一大投行高盛在1月27日将分析师王开坦言,短期需担心的并非国内经济基本面、海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资回撤的风险,而是外资“爆买”A股是否短期会止盈。外资买的是全球衰退环境下中国一枝独秀的预期,赚的是人民币汇率走高预期下景气投资的钱,因而今年超配A股的成长板块主线是明朗的,短期撤离的风险在于“爆买”后缺乏增量资金的回调与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