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均小幅下跌,沪指失守3300点。
盘面上,毫米波雷达概念股开盘大涨,晋拓股份、协和电子涨停。卫星导航概念股震荡走强,中国卫星、铖昌科技、普天科技涨停。软件、信创概念股午后异动,太极股份、东方中科涨停,中国软件涨近8%。消费股盘中冲高,食品股领涨,黑芝麻、麦趣尔涨停。板块方面,毫米波雷达、卫星导航、造纸、仪器仪表等板块涨幅居前。
下跌方面,固态电池等赛道新技术方向集体调整,奥联电子跌超10%,金龙羽跌停。POE胶膜、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400只个股下跌。
截至收盘,沪指跌0.46%,深成指跌0.57%,创业板指跌0.73%。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7833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381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47.3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34.37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2.97亿元。
01
券商有望迎来“降息”
A股市场又有新利好落地。
2月21日,中证金融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正式上线。所谓转融资业务,就是中证金融将资金借给有需要的券商,券商再拿着这笔钱借给投资者参与两融买股票。
本次改革的亮点是市场化,核心是将转融资“固定期限、固定费率”调整为“灵活期限,竞价费率”,设置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个期限区间,对应设置三档费率上下限。
转融资业务是融资融券业务配套制度安排,2012年推出,而转融资费率的下调,将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促进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或存向上修复的预期。在过去十年间,A股共有4次下调转融资费率的经历,市场在随后均开启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行情。
第一次是2014年8月15日,中证金融宣布下调转融资费率80BP。此后几个月内,上证指数出现持续暴涨,累计上涨超130%。A股迎来了2014年、2015年的大牛市。
第二次是2016年3月18日,中证金融再次调降各期限转融资费率,幅度均在30%以上。此次下调后,A股市场迎来了历时超过一年半的小牛市行情,期间,大盘涨幅22%。
第三次是2019年8月7日,中证金融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80BP。消息公布后,A股出现短时间的反弹行情。至2021年2月大盘累计涨幅最高超过30%。
第四次是2022年10月20日,中证金融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调整后:182天期为2.1%、91天期为2.4%、28天期为2.5%、14天和7天期为2.6%。彼时,A股在10月底阶段触底,大盘至今累计涨幅已超过12%(当时也启动了市场化试点,此次则是该业务正式上线)。
此次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虽然并非直接下调费率,但据券商中国报道,某券商证金部人士称,市场化下转融资的费率会有所下降,利好券商。
现在各期限的固定费率虽然只有两点几,但是券商还付出了担保品的成本,所以实际成本会更高一点。实行市场化定价,参照全市场利率,后面券商的融资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在市场化试点之下,证券公司两融业务或将被进一步激发。而随着两融业务的火热,A股也将迎来增量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资金高度活跃,也将一定程度激活市场成交意愿。
02
美联储加息风险再起
近期,A股市场频频有大消息落地,全面注册制、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等都对A股有长期影响。但近期市场走势较为震荡,沪指3300点大关难以突破,最主要的原因或许还在海外。
近期,强劲的就业数据令美联储“鹰派”加息预期再起,这令“全球资产定价之锚”10年期美债收益率日内升至3.9%,而对利率更为敏感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破上逼4.74%。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ike Wilson判断,美国劳动力市场恢复活力,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暂停加息的可能性已被排除,6月份前至少还会有两次加息,也许是三次,美国股市可能会下跌20%以上。
在加息风险下,全球股市普遍承压。
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低开低走,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2.06%,纳指跌2.5%,标普500指数跌2.00%。大型科技股集体下跌,特斯拉跌超5%,奈飞跌超3%,苹果、亚马逊、谷歌-A、微软跌超2%。欧洲三大股市当日也全线收跌。
今日,亚太股市集体跳水,主要股市收盘全线走低。韩国综合指数收跌1.68%,日经225指数跌1.34%,澳洲标普200指数跌0.3%,新西兰NZX50指数跌0.06%。A股、港股今日走势疲弱也与外围市场有关。
往后看,今晚(北京时间周四凌晨3点),美联储将公布1月31日至2月1日的会议纪要,投资者可从中了解有关加息路径的进一步线索,尤其是联储官员对终端利率是否可能更高的看法。不过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最终利率将高于此前的预期。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指出,美联储将在3月、5月和6月的会议上各升息25个基点,以应对更强劲的经济扩张。美联储接下来再升息75个基点,且到2024年都不会降息似乎是更可能的结果。
03
外资集体唱多A股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的背景下,中国资产正在成为外资的避风港。
昨日,时隔三年,高盛再次在中国香港举行大型线下全球宏观论坛。
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表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中国A股市场,已经广泛吸引海外投资者,过去3个月当中,高盛的对冲基金客户的中国股票持仓占其全球股票持仓比重由7%反弹至14%,已处于有记录以来的高位。高盛已高配A股和港股,未来10个月在两个市场应该会有20%左右的回报。
近期还有多家外资机构都对今年的A股市场表达期待。
贝莱德也表示,该机构正在“超配”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的股票,这是对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后经济将复苏的一种押注。由于中国强劲重启、新兴市场利率周期见顶以及美元普遍走软,其更青睐新兴市场,而非美国股票。
国际金融协会(IIF)上周表示,1月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净流入资金规模为两年来最大,因市场状况改善为大规模债券发行创造了条件,同时乐观的情绪吸引资金流入中国股票。
至于后续投资,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A股今年是赚小钱的一年,明年则赚大钱。他认为2023年A股会有更佳表现,美债、黄金是贯穿全年的交易明星,港股还有进一步上升机会。
此外,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启动,将催生新的主导行业,如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半导体等。债市方面,10年国债达到3%左右可积极配置。
综合盈利、估值、机构配置、中期产业周期位置、供需缺口影响五大因素来看,当前配置角度行业打分靠前的板块主要包括:医药、芯片设计/消费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装修建材/工业金属、新能源运营/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