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一直强调盈利复苏,但2023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同时,美国银行业危机加剧了国外局势的焦灼,在这一环境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抛开指数做个股”的策略难度会更大。
机构等待盈利复苏
盈利全面复苏,是机构看好今年A股行情的主因。中信证券年初预计,今年A股盈利同比增速将从去年的3%回升至10%。
但是,新近出炉的数据预示着复苏之路并不平坦。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2.9%。从行业来看,重灾区恰恰是过去三年盈利最牛的板块,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下拉工业利润15.7、6.5个百分点。从2020至2022年,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井喷式增长,矿物制品和电气设备板块指数的区间最大涨幅分别是2.17倍和1.15倍,截至周四收盘,二者较历史峰值分别缩水26.4%和31.4%。
周四,中石油和中石化联袂护盘,分别上涨6.95%和2.38%。中石油推出回购不超过一成的已发行A股和H股预案。这是在响应国资委此前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以回购和增持等方式,来引导公司股价合理回归。乐观来看,这是低估值的央企股价上涨的催化剂,或为弱市定盘星。
与此同时,欧美市场陷入了定价困难。全球经济前景和央行利率路径扑朔迷离。乐观派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认为,硅谷银行破产主因是疫情导致存款增加、美联储加息和移动银行转账迅捷,预计美国多数银行能解决这些问题。悲观派则将银行危机归咎于对自2007年以来的全球过度负债的修正。传奇投资者吉姆·罗杰斯周三称:“美国通胀将比1970年代更严重,经济衰退将是我有生之年最糟。”
当下,市场共识是一旦美联储停止加息,全球银行危机甚至经济衰退将戛然而止,如此论断过于简单。在2006年至2008年的美股牛熊转换中,美股见顶在降息周期到来之后,美股见底亦在降息周期结束之后。
或许,当美联储降息之后,才是大危机水落石出之时。
“抛开指数做个股”难度大
各国央行是否会捅破自2008年以来大放水导致的资产泡沫,目前不得而知,按照过往经验,新一轮资产泡沫往往催生于经济萧条期。本月,瑞信被瑞银收购等银行危机只是吹起全球股市微澜,远非雷曼破产时的惊涛骇浪,但是市场避险情绪高涨。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创纪录的5.13万亿美元,其中超过2380亿美元是在截至3月22日的两周中流入。
国内外的不同局势,反映在A股盘面上,则是多空无方向波动的上下两难格局。自从1月30日农历兔年开盘以来,沪综指截至周四的44个交易日里,有24天收阴,其间单日最大涨幅为2月20日的+2.2%,最大跌幅为3月10日的-1.4%;大盘在3216点至3342点窄幅波动,区间最大涨幅为3.9%。后市大概率复制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的“长周期+窄波动”的箱体格局。
大盘无大戏,多头专家往往建议“抛开指数做个股”,这话在暗示逆流照样可潜泳。现实却比较残酷,因为战胜大盘是小概率事件。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周四,沪综指年内涨幅达5.57%,在19919只私募股票型基金中,年内收益不亏损的有15214只,战胜沪综指的有5423只,二者占比分别为76.38%和27.22%。在3053只公募股票型基金中,年内不亏损的有2286只,战胜沪综指的有898只,二者占比分别约为74.9%和29.4%。今年以来私募和公募股基亏损家数占比分别约为23.6%和25%,皆和战胜大盘的占比相接近。机构理财尚且两极分化,散户收益怕是逊色更多。
眼下,大盘不涨,而个别股票出乎意料的波动,预示着业绩驱动行情已被题材驱动所取代。在过去20个交易日里,估值高企的AIGC、EDA、WEB3概念指数领涨,分别上涨10.5%、10%和9.94%,三者平均市盈率分别为88倍、74倍和77倍,追高买进风险极高,2021年元宇宙概念炒作是前车之鉴。经验显示,爆炒高估值题材股是变相金融收割,是典型的短平快游戏,稍有不慎便成山顶套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