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沪市主板“变脸榜”:跌不停!(沪市主板股票)

[2023-05-05 17:18:01]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杨雪婷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年报全部披露完毕。在此之际,《国际金融报》对2020年至20

  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年报全部披露完毕。在此之际,《国际金融报》对2020年至2022年上市的公司进行研究盘点,依据“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作为衡量指标,评选出了“变脸榜”。

  “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这一指标指企业通过主营业务取得的税后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等非主营业务收益,可以衡量企业务“正业”的实力。

  本期“变脸榜”评选的十家沪市主板企业,分别为:

  变脸企业

  宝明科技、威奥股份、正和生态、园林股份、时空科技、博纳影业、中岩大地、豪美新材、太和水、一鸣食品。

  从数据来看,这些企业有的上市后业绩“一跌再跌”,有的难敌市场竞争,业务量大幅减少,还有的因事故而整体表现雪上加霜。

  TOP 1

  宝明科技:三年累亏近6亿

  上市时间:2020年8月

  股票代码:002992

  业务范围:宝明科技主要从事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属于、检测服务这项业务的毛利率较2021年下滑16.26%。

  TOP3

  正和生态:业绩“跳水”

  上市时间:2021年8月

  股票代码:605069

  业务范围:正和生态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业务模式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建设”。

  业绩变脸: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3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379.43%。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05亿元、-3.43亿元。

  变脸原因:正和生态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投资业务。2022年,公司在手项目受复工复产影响,施工进度推迟,营业收入减少。同时,新开工项目减少导致营业收入下滑。此外,地方政府项目政策改变,招投标项目竞争激烈,致使公司原有客户流失。加上回款速度减慢,应收账款增多等,诸多因素导致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大幅度亏损。

  营业收入大幅下降: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49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69.19%。2020年至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11.34亿元及3.49亿元。

  股价破发:截至2023年4月28日的收盘价(后复权)为9.01元/股,相较发行价15.13元/股,下跌了40.45%。

  TOP4

  园林股份:营收和毛利率双降

  上市时间:2021年3月

  股票代码:605303

  业务范围:园林股份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花卉种苗研发生产、园林养护、生态园林及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运维等全产业链业务,主要服务于市政公共园林、乡村及生态修复。

  业绩变脸:2022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81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368.73%。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0.60亿元、-2.81亿元。

  变脸原因:受到新冠疫情、物流管制及员工差旅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园林股份工程项目施工量减少、施工进度放缓。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57.97%。

  毛利率下降:2021年,园林股份的毛利率为22.12%,2022年,毛利率为16.97%。公司称因为竞争激烈,承接了部分毛利率较低项目,导致毛利率下滑。

  股价破发:截至2023年4月28日的收盘价(后复权)为11.05元/股,相较发行价16.38元/股,下跌了32.54%。

  TOP5

  时空科技:继续跌不停

  上市时间:2020年8月

  股票代码:605178

  业务范围:时空科技主营业务为照明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及智慧城市物联网系统开发及产品化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城市景观照明及智慧城市领域。

  业绩变脸: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273.81%。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0.27亿元、-2.17亿元。

  变脸原因:景观照明行业的投资需求及规模进一步缩减导致公司收入下降。同时,受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劳务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时空科技在施项目毛利率下降。

  股价破发:截至2023年4月28日的收盘价(后复权)为20.58元/股,相较发行价64.31元/股,下跌了67.99%。

  TOP6

  博纳影业:持续低迷

  上市时间:2022年8月

  股票代码:001330

  业务范围:博纳影业主营业务为电影业务、电影院业务、剧集业务及其他业务。电影业务主要包括电影的投资业务和发行业务,电影院业务主要包括院线业务和影院业务,剧集业务主要包括网剧、电视剧的创作、投资、发行等。

  业绩变脸: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253.29%。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3.01亿元、-1.94亿元。

  变脸原因:2022年,影院关停、观影需求趋疲、优质影片换档、撤档等一系列因素相互影响所致中国电影行业持续低迷,全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300.67亿元,同比2021年下滑36.38%。公司在影院的租金、折旧、人工薪酬等固定成本和各项刚性支出持续投入较大。

  毛利率、营业收入双降: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中,电影发行收入8.16亿元,同比下降19.75%;电影投资收入6.97亿元,同比下降50.91%,影院收入6.47亿元,同比下降24.67%。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35.74%,同比下降4.2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89%,较上年同期下降15.28个百分点。

  股价破发:截至2023年4月28日的收盘价(后复权)为15.48元/股,相较发行价30.16元/股,下跌了48.67%。

  TOP7

  中岩大地:毛利率持续降

  上市时间:2020年10月

  股票代码:003001

  业务范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岩土工程、环境修复等领域的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环境与节能领域、新能源领域等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服务。

  业绩变脸:2022年,中岩大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244.14%。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06亿元、-1.46亿元。

  变脸原因:由于订单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销售毛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至2022年,中岩大地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5.17%、18.35%、3.52%,持续下降。

  经营现金流转负:2021年至2022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分别为0.11亿元,-1.53亿元、-0.95亿元。其积压的应收帐款也造成了现金流紧张:2022年期初应收账款为8.16亿元,期末为8.04亿元,仅收回0.12亿元的应收账款。

  TOP8

  豪美新材:炸飞5000万

  上市时间:2020年5月

  股票代码:002988

  业务范围:豪美新材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铝型材制造商。

  业绩变脸: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216.44%。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28亿元、-0.94亿元。

  变脸原因:公司合并利润表2022年营业外支出达0.54亿元,2021年则为0.03亿元。2022年4月豪美新材全资子公司精美特材熔铸车间9号炉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该事故为公司业绩下滑的第一因素,此外核心业务铝型材销量下滑等因素也导致了业绩下滑。

  营业外支出高昂: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精美特种型材有限公司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的赔偿、厂房设备损毁等使得计入的营业外支出大幅度增加。

  TOP9

  太和水:订单不及预期

  上市时间:2021年2月

  股票代码:605081

  业务范围:太和水从事水下生态修复研发,具体包括河湖富营养化水生态修复、黑臭河道治理、农村污水处理等项目。

  业绩变脸: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205.18%。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0.90亿元、-1.65亿元。

  变脸原因:2022年,公司因招投标等流程项目推迟,订单不及预期。

  营业收入锐减:太和水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4.60亿下降至2022年的2.05亿元。下降了55.37%。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堆积。2021年期末,应收账款为6.71亿元,2022年期末,应收账款为6.49亿元。2022年期末,太和水总资产为19.13亿元,而应收帐款占总资产的近三成。

  股价破发:截至2023年4月28日的收盘价(后复权)为16.50元/股,相较发行价43.30元/股,下跌了61.89%。

  TOP10

  一鸣食品:增收不增利

  上市时间:2020年12月

  股票代码:605179

  业务范围:一鸣食品主要从事新鲜乳品与烘焙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连锁经营业务。公司产品主要通过“一鸣真鲜奶吧”连锁门店进行销售。

  业绩变脸: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3年下降幅度为198.18%。2020年至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0.07亿元、-1.16亿元。

  变脸原因:一鸣食品的产品销售以“一鸣真鲜奶吧”连锁门店为主要渠道。因疫情等因素,公司门店客流量短期内受到了较大影响,直营门店亏损扩大。同时,公司固定费用同比增长较明显。公司为拓展新销售渠道,加大了对江浙沪地区营销推广投入,全年营销费用增加明显。

  增收不增利: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4.33亿元,较2021年的23.16亿元略有增长,但净利润并未增长,亏损进一步增大。

查看更多:亿元   净利润   毛利率   业务   公司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