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首家券商给分析师推AI分身,全天候活跃是真正竞争力?担心来了,发言的合规怎么搞?

[2023-05-14 10:40:12] 来源:财联社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积极拥抱AI浪潮,国内已有券商大胆试水“AI+分析师”,公司就有券商分析师AI数字分身赚足眼球,私募

  积极拥抱AI浪潮,国内已有券商大胆试水“AI+分析师”,公司就有券商分析师AI数字分身赚足眼球,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上也积极转发。

  分析师的AI数字分身是什么背景?是行业前沿的科技突破还是造势噱头?数字分身和分析师本人又是什么关系?从介绍来看,这名AI分身具有源自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和生成能力,能24小时不眠不休,持续学习和成长,可以同时出现在路演现场、新闻发布会、进行研报解读、分析师电话会等等,上岗后数字分身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分享行业研究周报。

  image

  行业感慨其前瞻性与创新性的同时,AI分身展合规展业的问题也被关注——AI数字分身是不是也具备分析师上岗硬性要求的“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从业资格?正如某财经大V所顾虑的,“分析师亲自下场是赞的,就是,这个发言的合规怎么搞定”。

  事实上,除了分析师之外,券商+AI的想象空间正快速打开,从早期的智能投顾到近两年扎堆布局的虚拟数字人,后者也包括虚拟坐席、AI主播、数字投顾、数智服务官等等。作为行业“新宠”,虚拟数字人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监管空白,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如何在坚守合规底线与科技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仍将是监管部门与证券公司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智能投顾监管的“他山之石”或可借鉴

  目前,证券公司当中有三类岗位需要进行“专项业务类资格考试”,即所谓的持证上岗,包括投资顾问、分析师和保荐代表人,对应的胜任能力考试分别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这三大岗位当中,投顾和分析师先后受到了人工智能不同程度的冲击。

  人工智能对投顾或者说是证券行业的冲击最早始于智能投顾。2015年被称为中国的“智能投顾元年”,紧接着2016至2017年则是智能投顾在证券行业的集中爆发期,代表作有广发证券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长江证券智能财富管理系统iVatarGo、华泰证券智能家族系列产品等。高峰的时候,一个月内有将近10家券商先后试水。

  无论是曾经的智能投顾还是如今的AI分析师,其背后的合规性隐忧一度成为监管难点,由此,智能投顾的从无到有的监管思路或许也值得借鉴。

  2016年8月,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证监会将依法查处。这就意味着,智能投顾本质仍属于投资顾问服务,从业者和机构开展智能投顾业务须具备资质和牌照。

  到了2017年5月,券商智能投顾正式迎来监管部门的首次现场检查。据了解,该次检查的一大重点是券商智能投顾涉及的业务是否合规,检查对象则是智能投顾业务的代表性券商。据了解,智能投顾涉及的开户、智能选股、一键跟单和委托查询等业务都是检查重点,尤其是一键跟单等带有代客理财色彩的不被监管允许的红线业务。

  同年11月,“一行三会”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即资管新规),首次将智能投顾纳入监管,并就业界广泛关注的“持证上岗”问题作出规范。

  资管新规明确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者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在展业合规性上,资管新规还要求,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等般性规定,不得借助人工智能业务夸大宣传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此外,金融机构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为投资者单独设立智能管理账户等。

  券商从业岗位被AI替代的一些猜想

  2015年被看作是“智能投顾元年”,一个合理猜测是,分析师AI数字分身的横空出世会不会让2023年也成为“AI分析师元年”?悬念有待揭晓。不过,就记者从行业当中了解的情况来看,分析师短期内并没有产生被AI取代的焦虑。

  和分析师这一位于金字塔顶部的少数职群相比,对大多数的证券从业者而言,他们或许更关心的是证券行业曾经的“金饭碗”难道不香了?哪些从业岗位更容易被AI取代?

  AI对人类降维式的打击早被写在了高盛的报告中。3月28日,高盛发布研报指出,全球预计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其中律师和行政人员所面临的风险最大。以此类推,AI大潮中,证券行业中后台的行政人员或许也面临着更严峻的就业环境。

  不止如此,而就在5月的第一天,第一波AI失业潮已不期而至,科技巨头IBM宣布,将暂停招聘人工智能(AI)可以胜任的职位,可能用人工智能取代7800个工作岗位。当天,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人力资源等后台职能部门的招聘将暂停或放缓,在接下来5年的时间里,其中3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

  AI+柜台=虚拟座席、AI+客服=智能客服、AI+投顾=智能投顾、AI+交易员=机器人交易员……目前来看,AI已在特定领域实现对证券从业人员的部分取代,比如中信证券的AI做市交易员“小信”、广发证券AI主播小田、中金财富数字员工Jinn、国泰君安“数字员工”小安、兴业证券数智服务官“小知”。

  至于哪些工种更容易成为“牺牲品”,不妨看看来自人工智能的猜想。以下是CHATGPT罗列出的一些可能受到人工智能替代影响的证券公司岗位。

交易员:人工智能技术在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方面表现出色,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执行交易决策,这可能导致传统交易员的需求减少。

量化分析师: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大量的数据,发现模式和趋势,提供交易策略。对于一些简单和重复的分析任务,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部分量化分析师的工作。

数据分析师:证券公司需要处理大量的市场数据和客户数据。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技术,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减少人工分析的需求。

风险管理师: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准确预测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这可能减少对人工风险管理师的需求。

  客户服务代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客户的常见问题和需求,提供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这可能减少对客户服务代表的需求,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标准化问题时。

  不过ChatGPT也意识到,AI要实现关键岗位的替代仍有难度,它们更多是发挥协同作用——在某些关键领域,如战略规划、人际关系建立和复杂决策等方面,人类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仍然不可或缺。因此,即使有一些岗位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替代影响,但在整个证券公司中,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和协同工作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查看更多:人工智能   分析师   智能   业务   券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