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浪之下,人工智能“老兵”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必驰”)止步科创板IPO,引发业内对科创板公司盈利能力的讨论。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一家头部券商投行业务人士处了解到,思必驰上会被否的第二天,该券商投行业务内部会议便讨论了该案,得出结论的结论是,“现在不欢迎大额亏损企业”。
据星矿数据统计,2023年以来,科创板共有22家公司上会,13家通过了上市委会议,2家被否,分别为思必驰、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美医疗”)。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这22家公司上会现场的问题发现,针对不同企业,上交所的问询点存在一些差异,但持续经营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是上市委在现场最高频的提问。
对于思必驰,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重点是其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上市委关注了思必驰说明其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和竞争力,要求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上市委还要求思必驰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根据IDC报告,思必驰2021年市场份额约为3%左右,并自2021年起,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份额排名保持第四,前三分别为科大讯飞、阿里、百度。亏损被市场认为是本次上会被否的关键所在。
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思必驰2020年-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7亿元、3.07亿元和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2.98亿元和-2.64亿元,大额亏损的同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亦大规模流出 2.11亿元、2.63 亿元和 2.6亿元。
以同样上会被否的太美医疗为例,上市委会议现场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高、SaaS 产品收入占比较低等情况,说明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是否稳定、盈利预测是否可实现,盈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是否谨慎、客观。
同时,上市委要求结合业务拓展方向和竞争对手情况,说明核心技术对太美医疗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核心技术收入及占比的变化趋势,是否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科创板虽然设置了多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但在实际审核环节仍然更为看重硬科技属性,以及盈亏平衡情况的预期。”**
据星矿数据的统计,今年以来,科创板共有13家公司首发过会,其中,有10家公司实现了盈利。
比如,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最新统计数据时间为2022年9月底,报告期内扣非净利润为17976.97万元;泰凌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最新统计数据时间为2022年6月底,报告期内扣非净利润为2489.09万元。
另据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共有520家科创板公司,其中,截至2023年一季度,共有37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4家公司处于*ST状态,分别为:*ST紫晶、*ST泽达、*ST富吉、*ST慧辰,恒誉环保则于5月8日刚刚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