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仍在蔓延!
“长远看不合适的东西,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现在停下来。”这是段永平在被问到哲库关停消息时,他留下的话。
可能在四年前,华为被美国卡脖子时,大家还没有感受到所谓的“寒意”,而在四年后的今天,一家家科技巨头都收缩了自己的前沿阵线之后,很多人才真正感受到中国科创行业的日子不好过。
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难?上周五,oppo旗下3年投入500亿,拥有3300名员工的芯片设计公司哲库原地解散;本周一,那个马云钦点的阿里“前沿技术攻关部门”——达摩院也坚持不住了,宣布关停自动驾驶这个核心部门,团队全部转入菜鸟集团。
你不要小看了这两则新闻,这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两家公司,一个是国内最顶尖的手机巨头,一个是国内的电商之王。这可是两家中国最有钱的的公司,连他们都主动收缩了自己前沿的科研投入,那那些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岂不是更难?
那么为什么巨头们都纷纷收缩阵线了?正如段永平所说的,对于不合适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止损。
科技产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赢到最后,而在这期间,是无止境的投入。
三星电子用了三十多年击败了日系半导体厂商登顶全球,华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才反超高通拿出顶级芯片麒麟9000。而这些行业烧钱的速度有多夸张,大家应该也都有所耳闻。在这样长期的巨大投入之下,这些巨头的利润肉眼可见的收缩。而对于民间企业而言,又有几个能扛得住呢?
其实,不光国内巨头扛不住了,最近几年,全世界对于科研的投入、投资都在缩减。而投资减少了,这些烧钱的项目又如何能坚持得下去?
而这实在说不上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赢家通吃这事儿都是经久不衰的。电脑系统、手机系统,我们已经慢人一步了。如果其他高尖技术,再让美企率先落地,那迎接我们的又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华为这样还在坚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