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千亿房企接连退市,股民抄底亏几十万

[2023-06-14 17:18:03] 来源:时代财经APP 编辑:钟蔡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又一家曾经的千亿闽系房企正式停牌。6月12日,因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股,阳光城股票自开

  又一家曾经的千亿闽系房企正式停牌。6月12日,因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股,阳光城股票自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截至最后一个交易日,阳光城股价已跌至0.37元/股,总市值15.32亿元,股价较2015年的最高峰9.84元/股缩水超过96%。

  过去两年内,大多地产股股价都下挫超过9成,不少更触发退市风险。此前,川系开发商蓝光发展已于6月6日正式退市,成为2023年第一家从A股退市的房企,也由此拉开了地产股退市大幕。

  另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嘉凯城、美好置业、泛海控股、宋都股份、中天金融、粤泰股份等房企触发退市风险,它们主要面临的退市风险为“面值退市”,即“1元退市”(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此外,一些徘徊在1元/股的A股房企开启股价保卫战,将股价勉强维持在安全线以上。

  目前沪深两市中拥有地产股近120只,港股亦有超100只内房股。过去,地产股一度备受资本青睐,在2005年、2015年经历两轮大涨,2017年港股内房股亦迎来一波热潮,将地产股的价值逐渐推向高峰。而如今,中国恒大、世茂集团、中国奥园、花样年、祥生控股等超20家港股房企仍处于停牌状态。据港交所《上市规则》,可以对连续停牌18个月的上市公司进行摘牌。

  在退市的氛围中,超跌的地产股在6月迎来一波筑底反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收盘,6月以来地产指数涨幅超过4.5%。短期利好刺激下,有人伺机抄底。

  林园投资创始人林园5月下旬曾公开表示:“由于前期大幅下调,地产板块的投资价值受到市场质疑,但更换更好的住宅依旧是居民改善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地产公司不会消亡,尤其是经过前期调整后,该板块投资价值凸显,会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

  这个夏天,地产股又一次站在资本的风口浪尖。

  有人黯然退市,有人仍在护盘

  相比港股18个月连续停牌即面临摘牌的规定,A股这波“面值退市”更为残酷,游走在危险边缘的房企纷纷祭出增持戏码。5月底以来,已有包括宋都股份、荣盛发展、世茂股份、新华联、金科股份在内的多家房企抛出增持计划。

  其中,5月30日,世茂股份称,控股股东峰盈国际或其一致行动人计划自2023年5月31日起3个月内,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含),且不超过2亿元(含),增持价格不高于1.30元/股。反映在股价上,5月31日到6月5日的4个交易日内,世茂股份收获4个涨停板,成功将股价拉升至1.2元/股以上。

  截至6月13日收盘,世茂股份报收1.2元/股,总市值约45亿元,暂时摆脱退市风险。而世茂系另一大港股上市平台世茂集团股份自2022年4月1日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至今已超过一年。

  同时,截至6月13日收盘,有8只A股地产股股价低于1元,另有9只地产股股价低于2元。

  荣盛发展和金科股份则推出保卫股价的“组合拳”。除增持外,金科股份还宣布了定增计划,荣盛发展则选择定增募资收购新能源领域相关公司。

  5月28日,荣盛发展宣布计划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38%股权;6月8日,荣盛发展公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募集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第二日(6月9日),停牌两周的荣盛发展开盘即涨停,并于6月13日继续收获第三个涨停板,报收1.56元/股。

  无独有偶,6月7日,金科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母公司旗下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恒昇大业20%股权。因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金科股份股票自2023年6月7日上午开市起停牌。金科股份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本次交易方案。停牌前,金科股份的股价刚好站上1元/股的生死线。

  “免税”“新能源”,地产股借着这些概念在资本市场短暂“收割”一笔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从提出收购到方案落地仍有很长距离,是为提振股价的“战术性收购”,还是房企切实的战略动作,仍未可知。

  事实上,对房企而言,股价持续下挫、甚至退市,更多是其经营恶化的结果,要想真正重获资本市场的认可,还需解决巨额亏损、高负债等根源性问题。

  中银证券就指出,今年年报季中房企2022年业绩普遍承压,部分房企处于大额亏损的情况,投资者对公司自身的信心也受挫,这也再度使股价承压。但它同时认为,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地产公司。整体而言,这有利于行业加速出清。随着部分份额让出,行业“强者恒强”的现状将持续深化。

  有股民欲抄底地产股,却亏本数十万

  尽管市场悲观情绪并未彻底散去,但经过连续的大跌,超跌的地产股在近期多次普涨,有股民亦选择抄底入市。

  Wind数据显示,6月2日,A股房地产指数上涨了3.43%,其中105只地产股上涨,5只平盘,8只下跌。港股房地产板块方面,当天整体上涨5.38%,涨幅超过10%的个股达到34只。

  6月6日、6月7日,A股地产股延续强势;6月8日,港股内房股中,正荣地产、合景泰富集团、时代中国控股分别上涨31.15%、24.39%、14.49%。

  华西证券就指出,4月以来,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热点下行和板块持续单边下跌后,已有多只地产股股价接近1元,甚至低于1元,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悲观情绪释放已相当充分。站在6月初的时点,可能更应关注板块超跌带来的机会。

  “地产前期超跌明显,现在是入手机会。我现在持仓6只股,有一半是房地产。”资深股民王亮对时代财经透露,其所持有的地产股多为地方小型国企,“市面上好的房企最后就剩下这些了,看好未来前景。”

  不过,抄底的同时,王亮也踩过坑,“最近买入了一只退市边缘的西南房企,亏了几十万走了,风险太大。”此外,时代财经发现,在雪球等平台,也有股民发帖称过去买入退市地产股,如今无法套现,账面亏损数百万。

  克而瑞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孙杨对时代财经指出,地产股之前跌得比较多,目前主要是超跌反弹。“我对市场是看涨的,但不会有大涨,就是一个底部的修复。随着六月份传统的销售热季到来,基本面上会给到大家一些信心。建议获利就走,不要做特别长期地持有。”

  远去的暴涨,地产股再难造富

  上世纪90年代初,沪深两大交易所刚刚成立,次年(1991年),万科A成为第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地产股开始出现在资本市场。

  21世纪初,随着国内房改政策落地,房地产市场开启长达20年的快速发展。在此期间,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获得了募股上市的机会,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房地产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实现了借壳上市。

  申万行业指数显示,在2005年、2015年的股市上涨行情中,地产股备受青睐,2005年7月25日起,申万房地产指数由533.7点涨至2007年10月的阶段性高位5709.8点,涨幅高达872.41%,跑赢上证涨幅465.74%。不过,2010年前后,由于A股政策调整,有很长一段时间地产企业不允许IPO,板块一度被边缘化。

  2015年,地产利好政策持续推出,加之A股进入牛市,地产股也进入了新的上涨周期。当年6月,申万房地产指数站上7269点的历史高点。2015年“宝万之争”轰动A股市场,长达两年的股权之争,也将万科的股价拉至当时的高点。

  港股市场的地产股繁荣则来得稍晚一些。2007年至2009年,房企资金链普遍紧张之时,中国恒大、碧桂园集团、龙湖集团、佳兆业等大型房企在此阶段实现在港上市。但长久以来,内房股的估值都远远不及香港本土开发商,即使在内地土地、房价都经过一轮上涨时,内房股依旧表现平平,中国恒大、融创中国、龙湖集团等股票价格长期徘徊在10港元/股以下,万达商业更在2016年正式从港交所退市,谋求回A。

  2017年,受中资资金、南下资金的推动,港股内房股集体爆发,不到半年时间,多只股票价格就实现翻倍。

  以中国恒大为例,其股价一路从1月3日的4.95港元/股上涨10月31日的最高峰25.29港元/股,涨幅高达410%,总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更将许家印多次送上首富宝座。此外,碧桂园集团、融创中国、雅居乐、龙湖集团、富力地产、世茂房地产等诸多内房股,在这一波行情中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此后,随着房企销售规模、土地储备不断拓张,部分头部、优质内房股继续维持上涨趋势。直到2020年下半年,地产行业小部分房企暴雷,随后更多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港股及A股地产股先后开启下跌通道。

  行业形势急转直下,房企开始降杠杆,传统的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不少房企甚至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板块走弱。

  如今,上市房企在完成保交付任务下,还要通过不同手段保卫股价,以维持上市地位。当下,留给地产股的,或许只有热闹远去的背影。

  

查看更多:地产股   股价   退市   股份   港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