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富故事 > 正文

振兴澳门 独大博彩业不是长久之计

[2015-07-30 15:52:16] 来源:财若财经 编辑:潘正光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海风一如平常一样,安静地吹拂着澳门城的每一座建筑。像这些安静的建筑一样,这个城市的人们似乎对这个纪念日也没有了太多的热情。13年过后,这个一度引发诸多血泪的葡国殖民之地,真的开始将殖民的记忆放下,并从十年前开始,在中国的逻辑下生长,寻找新的城市繁荣路径。

  事实上,这是很多澳门人的苦恼。

  尽管与内地众多城市相比,澳门人的生活水平已经比较高。但是,与人均GDP“亚洲首富”的地位相比,澳门人还是认为自己享受的生活品质尚有非常大的差距。

  澳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2005年和 2007年组织了两次“澳门居民综合生活素质调查”,“认同社会上存在收入差距问题”的人数,从80%上升到了95%;认同此问题“严重及很严重”的人数从62%上升到了74%。此外,2000年-2003年,澳门的通货膨胀为负数,此后逐年上升,社会财富总体分配与共享,未能与经济增长同步,部分居民更因物价水平连年上升,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反而下降。

  贫富差距成为澳门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回归后,澳门基尼系数持续上升,从1999年的0.43上升到2006年的0.48,明显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发布的调查显示,2007年,澳门人均GDP首度超越香港,但以家庭最终消费相比,澳门仅及香港的54%。

  “澳门特区经济表面繁荣之下,财富分配却‘极不平等’”。澳门立法会直选议员吴国昌指出。

  澳门人均GDP从1999年的13000美元,激增到2011年的64000美元(增加4倍以上);但澳门居民人均月收入却只是从1999年的4900澳门元,略增至2011年的9600澳门元(增幅不足一倍)。

  吴国昌发现,澳门低收入者在日益提高的生活成本下,处境更为难堪。原本在工业社会有稳定工作机会、身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人,在分配不平等的后工业社会沦为缺乏稳定工作机会的边缘劳工,且在外劳与黑工竞争下被压低就业条件。

  现在看来,前两届特区政府在高效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留下了长期忽视民生建设的后遗症,医疗、社保、房屋、工资收入、财富分配等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集中在一起。这些问题,正在悄悄地侵蚀着澳门取得的那些光鲜的成就。

  在2005年和2010年的两次调查中,澳门居民对于整体社会生活素质的评分均是3.18分(5分制)。在2009-2010施政年度,有42.82%的澳门居民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施政表示“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不满意程度超过了其他六个范畴。

  回归后第二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施政一周年时的民调显示,楼价问题是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78.73%的居民认为“调控楼市,压低楼价”是澳门政府当前应着重处理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澳门居民每天真切感受着的澳门只是在原地踏步。

  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对本报记者指出,面临目前高速通胀和房地产价格高企的形势,澳门的“中产阶层”也倍感压力。

  崔世安在2011年施政报告中表示:“由于房价、物价持续上升,对中产阶层也造成负担。在关注弱势社群的同时,特区政府亦关心中产阶层所面对的问题”。

  为了缓解民生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改善居民生活素质,崔世安政府采取了现金分享、税务减免、修建经屋、规范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建医疗设施、医疗辅助计划等措施。

  2000年后,澳门政府几乎每年都推出一些纾困措施,如面对全体居民的“现金分享计划”。2012年,更是推出了澳门永久居民每人都可以获得8000澳门元的现金,非永久澳门居民可获得4000左右的澳门元的政策。对于那些依靠政府救济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家庭来说,这笔现金可以解决他们的一时之困。

  但是,很多澳门人认为,对于澳门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来说,这只能是杯水车薪,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通胀。同时,对于澳门未来的发展方向,民众与政府也开始出现分歧。

  6. 陷入两难的发展决策

  过去10年,博彩业一直是澳门经济的支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博彩业依然将是澳门经济的支柱。

查看更多:赌权开放   澳门   财富   博彩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