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人不炒房、不炒股、不存钱,却能一人数卡在手,刷遍全球无忧愁。底气与信心来自何方?
相反,中国人炒房、炒股,拼命存钱,却不敢花钱,他们出国旅游抢购奢侈品、却自带快餐面。原因何在?你想过吗?
为什么说美国人不炒房?美国老百姓拥有独栋别墅,就像中国农民拥有前院后院的农家庭院一样,不值得炫耀,也不需要一家购买两套。美国人认为房子就是用来自己住的,一套就好。他们认为,将家庭财富全部“冻结”在不动产上,是傻子行为,是财富的浪费,他们认为创业、投资、消费都是更好的选项。美国人习惯今天花明天的钱,你让他将钱都“存”在房子上,这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中国人是炒房的,甚至是全民炒房,尤其在大中城市里,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一般都拥有两、三套以上的住房。今天中国城里人最大的负债就是房贷按揭。
为什么说美国人不炒股?据MorganStanley今年6月底的统计数据:在美国股市交易额中,散户交易占比仅为11%,而且这11%的散户大多不是“炒股”,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投资”,它是“为养老而投资”的家庭理财的一小部分。
不过,中国股民却偏好炒股,甚至可以将全部身家都押进股市,而且尤其偏好“短炒”,他们频繁进出股市,股票换手率极高,炒概念、炒题材、跟庄买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炒股”。据官方统计,在牛市时,A股散户交易占比可高达90%,在熊市时,散户交易占比可降至85%左右。
为什么说美国人不存款?信用卡消费在美国非常发达,它足以抵补存款应急功能。在美国家庭总资产107.9万亿美元中,家庭存款及现金(含货币基金)仅为11.39万亿美元,占比仅为10.56%。
相反,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子与存款应该是最重要的,占比也是最大的,而炒股可以与银行存款随时切换。2016年底,中国家庭存款余额为60.65万亿元,请关注这一数字背后的变化,这是在全民炒房、囤房的前提下,银行存款大搬家之后的数字。否则,这将是一个更大的天文数字。不过,我们的央行只有家庭存款统计,没有家庭总资产和家庭金融资产统计,因此,无法横向比较。
既然美国人不炒房、不炒股、不存款,他们的钱都去哪儿啦?他们如何理财?
其实,美国人最舍得花钱的地方是养老投资与消费支出。
从美国家庭的总资产构成来看,美国人理财模式可归纳为四个1/4:首先是私人养老金储备占1/4,其次是不动产占1/4,再次是证券投资占1/4,最后是存款及其他资产占1/4。
再从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美国人的理财模式可归纳为三个1/3:首先是私人养老金储备占1/3,证券投资占1/3,存款及其他占1/3。
请注意美国人的“私人养老金”(不含社保),它主要由两个部分所组成:一是由雇主为雇员设立的补充养老金,也就是中国人所讲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二是由个人自主开设的个人退休账户(IRA)。前者是由雇主与雇员双边缴费,后者则由个人及家庭自己缴费,当然,也有相当大部分来自雇主退休计划的“转账”。
美国人将社保及养老金的“缴费”称为“投资”,养老金储备成为美国家庭最重要的一项财富。3亿人口的美国家庭却拥有25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总储备,远超GDP,这就是美国家庭理财的最高目标和最重要组成部分,为养老而投资,为养老而理财。养老保障是美国家庭或个人最重要的财富储备,因此,他们舍得“投资”养老,为养老而投资、为养老而储备。
然而,在中国人的理财观中,却对养老金储备十分淡漠,甚至有许多人抱着传统观念不放,父母奉献子女天经地义,子女就是父母的养老金储备,甚至有的家庭父母还健在,就要将存折和房产过户给子女,这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但他们却忘记对自己的养老与保障。因此,除了国家的强制社保,养老似乎并不在他们的理财范围,也不是他们理财的目标,他们仍然相信“养子防老”,要么“靠国家社保”,要么“车到山前必有路”,他们绝不会将养老金储备当作一种投资,相反,我们的企业和个人都将社保缴费及养老金缴费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或“包袱”,对于养老金缴费,我们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
我国于1991年引入企业年金,发展至今已近30年,但企业年金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企业年金积累总额仅为1.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74.4万亿元)的1.5%,对于13亿人口的大中国来说,这一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一个家庭理财习惯来讲,无关大雅。然而,从一个国家来讲,民众不同的理财观,将直接架构不同的国家金融结构。
在美国人25.33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中,8.76万亿美元购买共同基金。截至2016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净值高达16.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的养老金储备支撑了美国公募基金的近半壁江山。除养老金持有共同基金外,美国家庭还直接买入共同基金5.86万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公募基金绝大部分最终都是由家庭持有的。因此,美国人不炒股,但他们大手笔投资养老金储备及公募基金,这既能实现足够的养老保障,又能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因此,美国人不需要炒房、囤房,而且敢于今天花明天的钱,这就是刷卡信用消费的底气与自信。
更关键的是,美国家庭的养老理财观——为养老而投资,将美国股市打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机构市”,私人养老金与公募基金不仅是家庭理财投资的亲密伙伴,而且更是机构投资者的精神支柱,尤其是组合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典范。这正是美股“慢牛”、“长牛”经常能够持续十年、八年的奥妙所在!
相反,中国A股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我们没有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和公募基金。截至2016年底,中国公募基金净值仅为9万亿元,相当于股票总市值的18%,只有GDP的12%。在一个没有庞大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支撑的股市,庞大的散户就是“一盘散沙”,牛市一哄而上、一步到位;熊市一哄而“下”、熊途漫漫。当美股牛市可持续五年、八年、十年时,A股牛市却只能维持一年半载就玩完了!
与“散户市”命运息息相关的,当然,就是A股“政策市”了。为了保护庞大的散户的合法权益,我们的监管层被迫“强监管”,有时就变成了“强管制”,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极度短缺,直接导致了“散户市”与“政策市”的交互感染与恶性循环,它在很大程度上障碍了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进程。
因此,A股市场要“去散户化”,根本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在社保降费的时代机遇下,将住房公积金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三合一”,构建全新的中国版401(K),取名“强制公积金”,准强制推行,可以更短的时间做实、做大、做强私人养老金储备;二是在私人养老金不断做大的同时,将公募基金扩容10倍,与私人养老金相呼应,为共同打造A股“机构市”及慢牛、长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是“招安”中国散户的利器和希望所在。
到那时,不仅中国股市更幸福,而且中国养老金也会更自信。可以断定,私人养老金与公募基金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两大基石,同时也是A股市场未来的精神支柱和物质基础。(董登新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