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再度火爆,发行量和收益率双双走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银行年中考核期一过,7月第一周银行理财便立即出现“量价齐跌”现象。
二季度共发
29947款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二季471家银行共发行了29947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9%,环比上升0.21个百分点。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金融去杠杆叠加季末因素使得资金价格上升,银行资产端可配产品收益普遍上升,理财产品收益也随之提高。
二季度,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比环比增加3家,产品发行量增加4152款。产品数量增加最多的发行主体是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增加1678款。
不过,记者注意到,度过资金紧张的6月末后,7月第一周,银行理财立马出现“量假齐跌”现象。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环比减少了88款,收益率亦出现微幅下滑。
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56%,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微幅上涨,而非保本型产品收益则出现下调。
31个省份理财收益上涨
二季度,31个省市的银行理财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无论是保本型还是非保本型。
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吉林省、福建省、黑龙江省,分别为4.11%、4.07%、4.03%;而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市为北京、四川省、上海,分别为4.70%、4.70%、4.69%。
二季度27%产品
挂钩现货价格
据了解,二季度结构性产品共计1995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产品有497款,其中有165款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意味着未达预期收益的产品占比达到了33%。
具体来看,在结构性产品挂钩对象分布上,二季度27.08%的产品挂钩于现货价格,即看涨黄金;24.93%挂钩于指数,即看跌沪深300指数。
融360曾统计数月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发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多数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