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百亿级私募成立于2012年之前,包括4家“十周岁”机构在内的多家百亿级私募长期在榜,私募行业“强者愈强”的特征明显]
[截至2017年6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3.95万亿,较一季度末(11.90万亿)增长17.22%;私募行业实缴规模达9.4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8.11%。]
弹指一挥间,2007年大牛市催生的第一波“奔私”浪潮已经过去十年。
淡水泉投资的赵军、星石投资的江晖、朱雀投资的李华轮、从容投资的吕俊、世诚投资的陈家琳、鼎锋资产的张高、民森投资的蔡明、武当投资的田荣华……在这一群“奔私”先行者的影响下,阳光私募也由此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重阳投资、千合资本、和聚投资等大型私募相继成立并发展壮大。
如今,告别牛市两年的A股在3200点附近徘徊,市场参与者在“漂亮50”和“夺命3000”的分化中挣扎。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彼时“奔私”的一众私募机构,经历了十年间牛熊更迭的考验,境遇也已然明显分化。
私募江湖,“剩者为王”。第一批“奔私”的明星私募中,既有规模不断扩大、长期处在百亿私募行列的星石投资等机构,也有在今年白马蓝筹当道的行情中王者归来、业绩亮眼的淡水泉等价值派私募。同时,十年的大浪也曾将隆圣投资等“公奔私”明星淹没,也曾使民森投资等的绝对收益之路变得坎坷,另外,也将新价值投资等“别具一格”的投资模式推上争议风口。
4家“十周岁”机构跻身百亿私募
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3.95万亿,较一季度末(11.90万亿)增长17.22%;私募行业实缴规模达9.4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8.1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监管的逐渐趋严和行业洗牌加剧,私募行业二八分化的格局也在逐渐加剧。
格上理财统计数据便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共26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地区。这26家百亿级私募虽然仅占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的0.33%,但总规模达到5035亿,占证券类私募总规模的22.08%,占全行业私募实缴规模的5.32%。
今年满“十周岁”的私募机构中,星石投资、朱雀投资、淡水泉投资和新价值投资4家机构位列其中。另外,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从容投资、理成资产等机构的管理规模也曾跻身百亿,目前管理规模超过50亿。
记者进一步梳理统计发现,19家百亿级私募成立于2012年之前,包括4家“十周岁”机构在内的多家百亿级私募长期在榜,私募行业“强者愈强”的特征明显。
具体到每一家“年长”的私募来看,不同公司选择的发展路径也存在不同。例如,接近星石投资的人士告诉记者,星石投资目前旗下全为股票多头性产品,公司重视行研和选股,投资标的专注在A股,不涉及新三板、港股、一级市场等领域。
与星石投资的“专注A股”相对应,鼎锋投资、朱雀投资和目前已经拿到公募牌照的博道投资则致力于打造多策略的平台。具体来看,新三板、股权投资是鼎锋近年来的发力方向,自身挂牌新三板同时投资新三板企业,则是朱雀在股票、量化对冲等领域之外的另一大布局。
不仅如此,也有不少百亿级私募重视“出海”,并已有所布局。例如,淡水泉自2007年成立之初便开始了对海外业务的探索,目前已中标多家国际机构QFII/专户管理资格,并于2015年底成立了淡水泉新加坡办公室、开展全球投资业务。此外,景林资产、富善投资和景泰利丰投资等也在海外投资领域早有布局。
另外,“私募做公募”也是部分百亿级私募的潮流做法。例如,2015年3月景林资产参股长安基金,布局公募业务;博道投资于今年6月获得公募牌照,朱雀投资仍在等待牌照的路上。
各家百亿级私募探索的发展路径各异,规模扩张速度各异,但风格稳健、业绩长青,才是私募在牛熊更迭中“剩下来”并“胜出”的唯一之道。
今年以来,A股市场分化明显,此前持续数年的中小创牛市不复存在,个股被市场“戏分”为“漂亮50”和“夺命3000”。以贵州茅台(468.500, 2.03, 0.44%)、格力电器(40.650, -0.39, -0.95%)等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股屡创历史新高,此前业绩难以拔尖、频被行业黑马“碾压”的价值派私募“老江湖”们终于“王者归来”。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阳光私募平均收益为3.49%,股票型私募基金平均收益5.37%。在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的私募中,景林资产(2017年上半年旗下股票产品平均收益为34.49%,后同)、淡水泉投资(18.54%)、重阳投资(11.55%)、赤子之心资本(26.71%)、高毅资产(27.12%)、东方港湾投资(32.11%)、博颐资产(16.49%)等价值派私募成为大赢家。
“管小资金和管大资金是极为不同的两回事,当管理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必要的投研实力和人员建制也要跟上步调。”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表示,在管理小资金时可以通过集中持股、快进快出的方式操作,但管理资金量较大,尤其是大到足以影响市场的时候,就势必要增加分散度和持仓周期。投研人员的配备也需要不断完善,而且一直保持新鲜血液和勤奋度。
部分“老江湖”几经沉浮
大浪淘沙,有人成功“剩下”,也有人不幸“淹没”。
同为2007年成立的隆圣投资,和公司背后的“公奔私”明星、嘉实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便没能撑足十年,甚至没能撑到私募基金备案制正式实施的2014年。
2007年7月,时任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的王贵文带着一年净值增长175.9%的傲人战绩在牛市中奔私,成立了隆圣投资,并先后发行了4只隆圣系列产品。产品高位成立,随即遭遇熊市重挫。
公开信息显示,4年时间过去,截至2011年12月9日,旗下4只产品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2011年12月29日,中投信托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隆圣系列产品的清盘信息。
据了解,由于隆圣系列产品均未设置强制清盘线,此次清盘系隆圣方面主动提出的清盘要求。关于王贵文此后去了哪里,至今未有明确说法。而可以明确的是,私募江湖至今未见其再度露面。
无独有偶,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也使得不少“老江湖”尽折腰。
例如,2007年成立的民森投资便在2015年损失惨重,多只产品净值遭遇重创。掌门人蔡明曾表示,“我们确实经历了大挑战,6、7月市场深度下跌,民森产品净值也遭遇超过20%的历史最大回撤,杠杆也罢、股灾也罢,都应该在资产管理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不应成为净值下跌的借口。”
有同样遭遇的还包括期货大鳄葛卫东和其掌舵的混沌道然投资。2015年9月1日,混沌道然在首页公布《致投资者书》,对旗下两只产品的巨大回撤向投资者表达歉意,并向两只产品合计追加1.5亿元。2016年11月,前述两只产品错过了“双11”之后的商品暴涨行情,又精准在“双11”期货市场暴跌中踩雷。11月30日,葛卫东又合计豪掷3亿元以“补贴”产品。
“私募行业风水轮流转的特征比较明显,因为市场风格也在瞬息万变。私募没有常胜将军,但一定有长期胜出的将军。”曾令华表示,随着管理规模的逐步扩大,私募管理人所冒的风险应该越来越小。“适度地分散、减少单一风格暴露、控制整体仓位或增加对冲,都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曾令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