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需持续走弱。3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50.6%,与2月持平。美国制造业PMI总体呈震荡下行趋势,3月为55.3%,虽有所回升,但仍不改下行趋势,欧、日制造业PMI落入枯荣线以下,分别为47.5%、49.2%,分别创2013年7月、2016年7月以来新低。
3月BDI指数同比-41.1%,较2月降幅收窄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为负;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3月出口、进口同比大幅下滑,均落入负值,分别为-8.2%和-6.7%,连续5个月大幅下滑。
2)中国3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47.1%,连续10个月低于临界点。
3)全球贸易摩擦下产业转移在持续发生,中国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连续3个月为负,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口、出口比重持续下滑。集成电路出口自2019年初开始持续下滑,3月出口同比15.1%,较2月下滑7.4个百分点。
11、CPI、PPI双升,通胀预期上升
3月CPI由猪肉和蔬菜价格推动上行,猪周期和非洲猪瘟影响下猪肉价格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3月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重回2时代。具体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是3月CPI同比上涨的主要拉动项。
考虑到蔬菜生长周期短,菜价仅为短期扰动项。此外,高频数据显示3月猪肉价格上涨明显,22省市猪肉价格和农业部均价均显示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左右,但3月CPI猪肉价格分项同比上涨5.1%。
该差异可能一方面受统计局采样时点影响,另一方面受样本范围影响,统计局为全国范围内采样,而高频数据为部分城市采样。当前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头数和同比掉入谷底,短期难以大幅增加供给,猪周期叠加猪瘟,猪价将继续回升。
CPI非食品价格整体稳定,油价短期上行但全年涨幅有限,4月增值税减税有望缓解价格上涨压力。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下跌0.2%,整体保持稳定。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其重要原因在于主要产油国削减产量。
短期来看,由于美国对伊朗出口禁运的豁免将于5月到期,届时若美国不再继续豁免政策,原油供给有望进一步收缩,从而提振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