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即将到来的5月1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最大规模的社保降费将正式启动,而且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也有望扩大试点。
此外,充实未来养老保险缺口,增加制度可持续性的举措也已经在路上。
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在23日举行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央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加大中央调剂制度,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加大财政收入等措施来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长期资产的投资收益对养老基金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加快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步伐。为这个制度输血越早,规模越大;投资周期越长,资金积累的效果就会越好。”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
老龄化倒逼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下称《报告》)认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此估算以假设现有政策等条件未变化为前提。
张盈华参与了《报告》的撰写工作。她对第一财经表示,《报告》估算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消耗的趋势和时间点,但这并不意味着80后就领不到养老金了。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个制度的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加速了基金的消耗。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岁以上是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1.9%。
聂明隽称,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主要影响是抚养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约是5个人养1个人,而到2018年底则是2.66个人养1个人。抚养比下降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这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