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
9日,央行罕见地在交易时段公布了4月金融数据,信贷社融等数据略逊于市场预期。
货币政策是否收紧了?社融增速为何出现回落?个人中长期贷款是否进入了股市和楼市?
10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张文红,对4月金融数据进行了权威解读,就11个关键问题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
关键一:
货币政策是否收紧?
4月金融数据有所回落,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央行在3月信贷和社融放量后,政策有所收紧的结果。
孙国峰表示,环比数据往往跟季节性因素有关。从往年规律看,新增贷款3月末冲高后4月往往会回落,环比回落是合理的。
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这分别是过去14个月和7个月以来的次高点,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要求。
孙国峰表示,观察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趋势要拉长时间窗口,在一个时间序列上不能只看一个点,一种办法是看数据的移动平均值。
如果算12个月的移动平均值,4月新增贷款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8万亿元,跟上个月基本是持平的。还有一个办法是看一段时间的累计数据,1-4月新增贷款6.82万亿元,同比多增791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9.54万亿元,同比多了1.93万亿元,都说明了货币信贷的数据是比较好的。
据初步了解,大型银行的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保持了同比多增态势,说明贷款结构还在继续改善。
孙国峰强调,从总量和结构数据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
松紧适度的标准要看货币信贷的增长,主要是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是否相匹配,从结果上来看是匹配的,说明货币政策保持了稳健的取向,同时也是松紧适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