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谢彬蓉:大凉山上的“铿锵玫瑰”
央视网消息:今天(5月12日)的“爱国情奋斗者”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支教老师谢彬蓉。她曾在偏远地区当兵服役20年,退役后又到四川凉山当起了支教老师。5年来,谢彬蓉在海拔3000多米的讲台上,把一名退役老兵的家国情怀融进了大凉山的脱贫攻坚中。
从西昌市出发到大凉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美姑县,要翻越海拔2991米的黄茅埂山脉,这两年,大凉山的道路得到了很大改善,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村小学的门口。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谢彬蓉支教的扎甘洛村小学。扎甘洛村有40多户,200多村民,但因为太贫穷太偏远,20多年间,村里始终没有固定老师,谢彬蓉是来村里的第17位支教教师。
30年前,谢彬蓉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毕业时被部队特招入伍到内蒙古额济纳旗边远地区服役,并成长为空军某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2013年,谢彬蓉退役回到了家乡重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网上看到凉山需要支教教师,就报了名。
2014年2月刚到扎甘洛村时,谢彬蓉的家就安置在这间教室里,最初的每个夜晚,她都难以入眠。
扎甘洛村严重缺水,卫生条件极差,刚到没多久,她的一只眼睛就因重度感染而不得不进行手术。村民们以为谢老师肯定要离开了,可是大家没有想到,谢老师不仅每天坚持上课,还走遍了全村,把适龄的孩子拉回了课堂。
班上30名学生,最小的8岁,最大的已经16岁,谢彬蓉就分类教学、逐个提升。她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玉米、土豆、核桃入手,教他们学会加减法。她还自编歌谣教孩子们认识拼音和汉字。几年下来,当年拖着鼻涕、灰头土脸的孩子们变得整洁、懂礼、自信了。
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如今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各个村寨、一栋栋彝家新寨已拔地而起,目前,全州3100多个幼教点“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已同步展开,通过教育让贫困不再代际相传,彝族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都正在发生变化。而这一切,也让谢彬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凉山教育梦。
产教紧密融合 职教改革向纵深推进
央视网消息:本周是第五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也陆续出台,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成为涉及最多的重点。
在本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从技能大赛的赛项更新,到仿真教学、智慧车间等展示体验,企业参与力度明显提升。教育部日前发布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推进措施,其中,双师型队伍、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新政策,将把企业主体地位真正落实。
下一步,职校学生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在校期间就能考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叫1+X证书制度。这一举措,参与政策制定的企业高级技师唐跃辉用一个“实”字来评价。
新政策更加保障企业办学的地位和权益,在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已经成立六个由企业占股90%的二级学院。在江苏,每年将扶持一百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快落实税费抵扣等国家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