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之间日益升级的贸易战如今已经进入了危险区。当然,人类终将恢复理性(鉴于国际贸易战的过往历史,这一观点至少在某些群体中还是颇为普遍的)。虽然两国有可能在日本大阪G20峰会6月底召开之前(或峰会召开过程中)达成一份协议,不过这样一份协议恐怕会是非常表面化的,几乎不太可能为当今世界两大强国之间业已存在的深刻冲突提供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2019年5月20日在“东亚论坛”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美中贸易战的下一幕将如何上演》
我之所以认为这份可能达成的协议难免流于表面化,原因在于其内容很可能只会聚焦于美中双边贸易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两国冲突的大图景中并非处于核心位置。然而贸易问题还是在两国交锋中引发了最多关注,特朗普认为正是两国之间贸易的不平衡导致了美国工作岗位的流失和美国民众收入增长的停滞。
美国2018年对华贸易逆差的确高达4190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全部贸易逆差8790亿美元的48%。然而特朗普(以及不分党派的大多数美国政客)都不愿提起的是,在2018年,美国与102个贸易对象国之间都存在逆差。这一状况其实反映了美国国内储蓄的严重不足,而且这一状况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恶化下去,这正是由美国总统和国会2017年末鲁莽的减税措施所造成的。
因此,可以说美国致力于在一份双边协议中解决自己的多边贸易问题,这样一份协议的达成将凸显美方上述意图的荒谬性,它无助于解决知识产权窃取、强制性技术转让、网络攻击、中国国企享有有利的产业政策等诸多所谓的“结构性问题”。在对两国的结构性冲突进行描述时,我们很有必要凸显“所谓的”这个修饰语。事实上,美国的许多指控都建立在连美国法庭都不会采信的不可靠的证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