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我国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已沦陷。据农业农村部监测,5月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2.9%,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3.9%,特别是在一些主产区,减产幅度更大。受非洲猪瘟、禁运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积压无法调运,养殖户信心受挫,叠加疫区养殖户复养信心不足,出现了“不敢养、放弃养”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生猪产能的下降。
非洲猪瘟影响着生猪养殖行业的供求关系,同时也不断推动着养猪业进行变革。不管是在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方面还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方面,都将在非瘟浪潮下,不断推进,远程化养猪、无人化养猪、智能化养猪,也许会成为后非瘟时代中国养猪业的主力军。
“猪联网”作为生猪产业互联网平台,一直坚持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改变生猪产业,已经建成了集管理、交易、金融、服务等核心业务为一身的生猪产业互联网平台。在非洲猪瘟横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农信猪友节,农信互联推出“智能防非”整体解决方案,依托农信互联的智慧养猪生态平台,围绕猪场用户,农信互联推出智能防非两大模式,智能猪场模式和农信助养模式,致力于打造两个闭环,助力猪场全面防非。
智能猪场模式和农信助养模式,农信智能防非养猪新模式
非洲猪瘟主要传播模式是接触传播,智能猪场模式,主要针对300头母猪以上的养猪场,利用农信合作伙伴的智能硬件优势,帮助猪场建立非瘟防线,降低猪场与外界的接触频次,实现人猪分离,既能提效率,又可保安全。
智能猪场模式将全面引入农信猪小智软硬件系统,通过“农信云盒”连接猪场中的人、猪、车、物及设备,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力量改变传统的养猪模式,比如通过专业视频技术实现远程盘点猪只数量、估算猪的体重,电子围栏、远程预警等,都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人工作业,降低人猪接触频率,实现自动化、远程化、无人化养猪。
智能猪场模式为猪场提供一站式会员服务
另外,通过猪联网也可大幅提升猪场的在线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从猪场生产、猪场ERP到投入品采购、生猪交易,信贷保险等,猪联网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次,智能猪场模式还能通过“养猪大脑”,为猪场提供远程、可视化、无人值守服务,全面预警分析,并可在线处理各项紧急任务,指导现场人员完成各项指令,实时或定期发布各项猪场大数据报告。
而农信助养模式则主要针对单批次规模在500-1200头之间的育肥猪场或母猪头数小于300头的自繁场,采用全进全出,批次化管理,分散式的养猪模式,用智能化的防控技术对猪场进行统一管控。
在建立非瘟防线的同时,还能利用农信互联的平台优势,为猪场提供生产资料、助养保险、资金等一系列支持,既可保证猪场安全,又能多赚钱。
农信互联猪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君杰表示:“与大家所熟知的温氏“公司+农户”代养模式有点区别,农信的助养模式实质是养猪户自己养猪创业,其风险通过农信保险经纪公司推荐的助养保险解决方案得到控制,投入品资金与智能化的统一管理问题由农信平台来解决,日常落地的服务由农信运营中心、核心企业来承接。”
助养猪场模式为猪场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助养猪场通过全进全出、批次化管理和购买保险锁定了养殖风险,通过猪联网的助养系统提高了养殖效率,通过农信金服的信贷扶持解决了资金问题,通过农信商城解决了采购难、卖猪难的问题。并且猪场卖猪可以随行就市,根据目前行情预判,无论后期猪价涨多少,所赚到钱的全部归自己。另外,通过国家生猪市场卖猪,还可以得到一笔价值不菲的助养补贴金。
据了解,农信互联智能猪场模式和助养猪场模式相关解决方案已经形成体系,并且该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部分区域猪场落地。从2018年底开始,针对农信智能养猪的两个模式,就已签约了132个客户,其中助养生猪超过9万头,智能猪场签约26家,覆盖母猪2.2万头。
联合养猪上下游,建立智能防非统一战线
在2019农信猪友节暨农信“智能防非”高峰论坛中,农信互联举行了农信智能防非联盟合作签约仪式,涵盖原料/饲料、洗消、设备、动保、物流、物联网等六大签约方。联盟成立后,将不断加码农信智能猪场模式和助养猪场模式,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各方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
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总裁薛素文表示,2019年农信互联将在全国实行“百场千户工程”,整体目标是实现智能猪场100个、养殖母猪10万头,助养猪场养户1000位、出栏生猪100万头。
作为智能防非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模式,农信互联将平台上能够提供的各类服务打包组合,联合AI、物联网、设备、投入品、金融保险等相关企业,用智能化技术和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帮助猪场建立一层层的非瘟防线,用平台的力量将猪场感染非瘟的风险降到最低,携手行业平安度过后非瘟时代的同时,加快国内养猪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