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得益于外向型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城市如深圳、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厦门等崛起,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重要力量。相应的,西安、沈阳、哈尔滨等北方城市,不仅退出了十大城市行列,而且实力排名不断下滑,中西部的武汉、成都等这些传统大城市的位次也在下滑。
现阶段的十大城市,从地理分布看,南方占据了8个,北方2个;从区域上看,长江经济带集中了6个,上中下游都有分布,珠江流域2个,由此可见大江大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从行政级别来看,这10个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辖市,6个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越高,也就意味着整合资源的能力越强。
不过,现在的十大城市中仍有8个是传统的大区中心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基础最好。这也说明,新的大城市格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布局。
这也就比较合理地解释了,为何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的城市发展迅速,但目前能够进入十大城市之列的却只有深圳和杭州。因为从综合实力来看,武汉、成都等城市虽然经济总量位次下滑,但由于底子厚实,综合实力仍不容小觑。
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沿海城市尤其一些外贸明星城市发展快速,不过现在到了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这些外向型城市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相比之下,省会城市的优势逐渐凸显。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沿海城市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而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成都和武汉逆势而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重返前十,稳居第8、9位。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分析,进入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像成都、武汉、重庆这些高教资源丰富的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正发挥出原有的优势,逐渐回归到原有的位置。
也就是说,武汉和成都等城市作为大区中心城市,在GDP排行榜上的表现,是回到了原来应有的位置。相比之下,深圳和杭州的崛起,代表了南方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的崛起。
以杭州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初,杭州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不到百万,改革开放后,杭州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省会迅速崛起,在近年来信息经济的带动下,这座“1.5线”城市已逐渐迈向一线城市行列。在多个代表一线城市竞争力的指标领域,杭州已经与一线城市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