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让降成本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绝不是下发通知就万事大吉,确实需要一套组合拳。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承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可是有关监管部门暗访时发现,直到夏末还有相当一部分工商业企业根本没有获得感。
据介绍,一般工商业企业多是中小工商户,无法直接与电网交易,只能通过商场、园区、写字楼等转供电主体买电。全国转供电主体约有40万户,涉及的终端用户有3400多万户,当电网企业将电费退还给代缴费的转供电主体时,一些转供电主体却将红利截留。
针对这一情况,去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果断出手,对广州王府井百货大楼、深圳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北京甘家口大厦等不执行国家电价政策的商家予以通报并行政处罚,对各地、各部门切实落实降电价政策发挥了震慑作用。
另一方面,要使降成本效果落地,还应深化配套改革。还以降电价为例,去年,为了确保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国家发改委分四批出台了10大措施,包括推进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改革、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降低电网企业增值税、扩大跨省跨区电力交易规模、降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取消电网企业部分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等,最终为实体经济降低用电成本约1000亿元。
“降成本,归根到底要通过改革解决。” 任泽平认为,对于电力、能源、通信等基础性成本较高的局面,有必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即放开市场准入,通过公平竞争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融资成本偏高的问题,则要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通过利率市场化以及放开行业准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