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人社部回应80后无养老金领取 养老基金承压≠领不到养老金

[2019-07-10 08:27:00] 来源:中财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近日,“‘80后’或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7月9日,人社部回应表示,相关内容已在一季度发布会中进行过回应。当时,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明确表示,养老金的长期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

  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

  这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增强了企业活力,还有利于做大养老保险“蛋糕”、改善养老保险的抚养比。

  二是通过实施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矛盾。当前企业养老保险的运行总体是平稳的,基金当期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

  但客观地说,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不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结构性矛盾问题开始有效地缓解。

  三是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基金,今后还将继续做大做强。

  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元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四是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

  五是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相关部门将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自身建设,使制度内在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养老金统收统支势在必行

  原先,由于城乡差别及地区差异过大,再加上制度扩面与转制成本的原因,我国选择了县(市)统筹模式作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向省级统筹、全国统筹的过渡手段。

  28年过去,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的流入与流出差异大,使各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也有不少差异。此外,各地在费率、待遇水平、参保标准方面也存在不少差异,地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在2018年6月、今年4月,国务院下了两道文书,要求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统收统支工作。《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指出,要在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并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责任分担机制;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明确要在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近期,从各省市的动作来看,省级统筹已不断落地。

  7月1日起,湖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将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养老保险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责任分担机制、统一集中信息系统、统一经办管理服务、统一考核奖惩机制。今后市县不得自行出台养老保险地方政策。

  多地也已给自己的养老金省级统筹设置了截止时间。河南省要在2019年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宁夏要在9月底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山西、吉林、河北、甘肃、海南、江西、辽宁、新疆等省份要在2020年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李政怀告诉记者,通过统一政策,可以增强制度的公平性,使各类参保对象公平地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