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起,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将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这是推动利率体系逐步'两轨合一轨'的重要一环。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相关举措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近日对记者表示,近期的LPR形成机制改革,迈出了'利率并轨'的第一步。以此项改革为基础,中国利率走廊逐步建立,结构性政策工具不断涌现,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趋于成熟。
平稳通过两次重大考验
程实认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稳健,成果丰硕。
在程实眼中,以1993年为转折点,政策层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总体思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先后取消贷款、存款利率的浮动上下限,并平稳通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风险考验。
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缘由,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相继颁布。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在当时的背景下,企业普遍存在'信贷饥渴症',如果贸然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就会造成利率大幅上升,危及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另一方面,王青分析,在1996年,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央行就可以根据同业拆借利率变化进行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间接方式调控整体利率水平,从而改变之前主要依靠直接指挥各商业银行实现调控目标的做法。此外,这也可以提升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银行经营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