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一座城市要发展,不能光有大学生,也要有一线工人和服务业人员。从去年底以来,除了京沪等少数超大城市以外,大多数城市都在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事实上,当前大多数的特大城市乃至广州、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也在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这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城市、城市群为主战场
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前述蓝皮书指出,城镇化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并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主平台。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按照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人口会加速往大都市圈转移,尤其是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大市转移。
随着不少省会城市户籍门槛屡创新低,未来人口将会加速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二线城市转移。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对第一财经分析,在京沪等超大城市出现大城市病、生活成本高昂,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够的情况下,其他中心城市将成为落户的重要方向。尤其是二线城市通过放开落户,吸引人才、人口,可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进而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去年以来,中央已经多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
例如,今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会议指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决定》称,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也在加速向一二线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城市群集聚。包括南京、杭州、西安、武汉等在内的各大中心城市,当前正纷纷不断升级人才政策,加快吸引人才。
11月7日,南京出台《南京市人才购买商品住房试行办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人才购房开辟优先通道。《办法》称,全市所有在售房源向海内外人才全开放,并为人才购房开辟优先通道。公开消息显示,以政府文件确认人才可优先购房,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今年5月,武汉提出要推动武汉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推动GDP从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推动武汉从中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跨越。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要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推动一些中心城市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