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商银行将北京一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该公司有超20亿元的贷款逾期未还。
4月23日,浙商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北京分行因与北京国瑞兴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瑞兴业地产”)及4位相关担保人产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北京金融法院递交起诉状。北京分行于近日收到了北京金融法院的受理通知书。
公告称,2019年1月11日,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向国瑞兴业地产发放贷款29.7亿元,其中北京分行初始承贷额21.7亿元,北京银行光明支行初始承贷额8亿元。
因国瑞兴业地产未按约定还本付息,北京分行宣布贷款于2022年3月23日提前到期,要求国瑞兴业地产向北京分行偿还超20亿元的本金以及利息、罚息、复利和其他一切费用。
浙商银行在公告中强调,该笔贷款有北京市核心区域48套房产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并且该行已对该笔贷款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预计该诉讼事项不会对该行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2021年归属于浙商银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26.48亿元,2021年末贷款总额为1.35万亿元,而从北京分行借出的金额几乎达到2021年归母净利的六分之一、贷款总额的0.15%。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浙商银行,但对方表示不便回应。
浙商银行与房地产公司的纠纷并不止这一件。根据天眼查数据,2022年以来,浙商银行与房地产公司的纠纷还有另外两桩,贷款方均因借款逾期未还被浙商银行告上法庭。此外,该行在2021年报中还披露了该行与汕头市宜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大树置业有限公司等房企的若干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记者还注意到,浙商银行2021年报显示,该行前十大借款人中有4家是房企,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相对较高,账面余额占比达到12.56%,仅低于制造业0.43个百分点,位列第三。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李佩珈表示,贷款集中度风险一直是影响银行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由于兼具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一直以来都是资金角逐的重点领域,还易对其它行业产生挤出效应。
另外,从年报数据来看,虽然浙商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在行业内相对较低,但如果与2020年相比,该行对公房地产“双升”,不良贷款金额大幅上升,由2020年的1.46亿元暴涨7倍,增至2021年的10.52亿元,不良率也由0.09上升到0.62%。
对于银行的房地产信用风险,长江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考虑房地产企业的集中信用违约主要从2021年第四季度才开始,且目前市场尚未企稳,高杠杆房企的现金流压力依然很大,判断2022年房地产风险仍处于暴露进程中,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将继续“双升”。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地产债务环境还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不排除房地产行业今年还会有新的风险产生,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
不过,此前在浙商银行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副行长景峰在介绍该行房地产业务情况时指出,该行已经注意到房地产行业内部出现了一些分化,一些历史上可能高负债高杠杆的、经营相对比较激进的房企,可能会面临着一些流动性的紧张以及风险暴露的情况,大多数房企还是处在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的状态,所以整个房地产行业总体还是健康的。
景峰表示:“浙商银行将持续按照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好房地产金融的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决拥护国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围绕‘三稳’目标,保持房地产现在的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