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现在上海最受欢迎的人是谁,除了团长,就是生鲜电商的派送员男团。在封控之下,骑手们日夜奔波,为市民们送上一口新鲜的吃食,被亲切地称为“全民饲养员”。
而上一次,生鲜电商备受关注还是因为裁员、欠薪等负面新闻,没想到这次口碑风水转的这么快。不过还有另一句古话说:来的快,去得也快。疫情这波危机能成为各大生鲜电商的转机吗?
生鲜电商的机遇
生鲜电商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这条赛道。2005年,国内第一家生鲜电商平台“易果网”成立。
2008年至2009年,生鲜电商迎来了第一波发展浪潮,涌现了一大批垂直生鲜电商。到2016年,受供应链、冷链技术、资本等多重影响,大批的中小型生鲜电商开始倒闭,资本逐步向头部企业聚集,京东阿里等巨头开始入局。而到了2019年,越来也多生鲜平台的倒闭让这个行业的发展遭遇“寒冬”。
变局出现在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生鲜电商的价值。买菜是每个家庭的刚需,当疫情限制人们不能频繁出门时,生鲜电商及时承接了这份需求,保障了疫情下人们的吃喝。这也加速了几大生鲜电商的发展,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及叮咚买菜3家平台这一年实现了IPO。
资本的大量涌入,引发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催生出了多种生鲜电商模式,其中被议论最多的就是前置仓和仓店一体模式,而它们的两大代表分别是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
叮咚买菜采用的是前置仓模式,特点就是“快”,正如叮咚开屏画面上写的“最快29分钟抢鲜到家”。这种模式是将仓库建在离消费者较近的社区内,商品由大仓提前发到前置仓里,用户下单后直接派送。
但是这也是被资本诟病最多的模式。首先,前置仓模式意味着完全放弃了线下引流,虽然场地成本得到了压缩,但是线上引流的投入巨大。其次,想要满足快速送达的需求,就要布局足够密集的前置仓,以及配置足够多的骑手送货,这也导致运营成本的提高。过去3年,叮咚买菜的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和64.29亿元,逐年呈放大之势。
盒马为了弥补前置仓模式的不足,创新除了仓店一体的模式,和前置仓的区别在于注重线下发展,虽然要承担更高的场地成本,但是场地利用率提高,因为门店既可以吸引客流,又能作仓库,还能做品牌形象,一举三得。
线上线下的双重体验让盒马鲜生一直更受消费者喜爱。之前,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生鲜电商消费者偏好的品牌中,盒马鲜生占比最高,达36.2%)。但经过这波上海疫情之后,这个格局也许会有所改变。
为什么说疫情是生鲜电商的机遇?因为这是一个培养用户忠诚度的绝佳机会。
以前,生鲜电商的用户粘性极低。因为大多数生鲜APP上架的产品、价格和配送时限都相差无几,没有谁做出与众不同的绝对优势,因此,消费者不会认定某一个平台,而是会在多个平台上寻找更便宜的产品。因此,生鲜电商平台不断通过各种优惠去吸引客流,导致平台出现订单不少但是营收过低的情况。
如果说,起初大家不看好生鲜平台是因为中国人买菜的习惯就是逛菜场、去超市,生鲜电商不过是个补充的话,那么疫情之下的生鲜电商就是绝对主角。
现在,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年龄、职业,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就连那些平时不太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也开始全面习惯使用生鲜电商下单买菜,在日复一日中熟悉了生鲜电商的功能,对年轻人而言,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何如更高效地抢到菜。疫情不断强化了消费者在生鲜电商上的消费习惯。
因此,生鲜电商在疫情下的表现,会极大影响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上海疫情下生鲜电商的选择
不管是前置仓还是仓店一体,在应对上海疫情封控时,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一方面是上游供货通路受阻导致货物短缺,另一方面是骑手被隔离导致运力下降。但这两家生鲜平台的表现,却完全不同。根据不同的表现,网友也给各个平台取了新昵称。
盒马在上海“鸳鸯封”不久后,就关闭了线上线下服务,团购服务必须由居委出面打通,可惜大部分居委根本没精力、不情愿去做这事。或许是因为供应链路没有打通,或许是因为派送问题没能解决,盒马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去寻找解决办法,最后于4月25日上线了“盒区团购”的功能。
这个服务是以小区为单位,消费者每天可以在18点前下单,下单成功的商品会集中配送,当天下单的都会在当天23点前送到指定的小区提货点。和团购相比,这个服务可以让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了,但不是购买组合套餐,不过每天上架的产品有限,早上没抢到,这一天也就买不到了。“盒区团购”服务也许很好地解决了产品不足、运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我们小区不知道什么原因,明明比我朋友小区离盒马更近,但却不在这项服务的覆盖范围里,反馈后也没有更新上我们小区。”有不少网友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似乎这项新服务对盒马来说一个月的时间还不够。除了不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平等抢购的权力外,还有更意外的事情。
有网友表示自己家附近的盒马团购虽然开了,但是营业不超过1天,就又因为疫情管控原因暂停了。还有网友表示,“盒区团购”让人更失望的是自己不仅买到涨价的大米,而且收到了临期的常温奶。
叮咚选择的是正常运营,不过将派送时段从每半个小时改成了上午下午两个时段,每天早上6点和8点半是集中开放运力的时间,此后一天内还会根据实际的运力情况不定时释放,这意味着一早抢不到菜的,也能在后面的时段里偶尔捡漏。
叮咚每天能上架的货物也是有限的,根据到货不同,消费者能买到的东西也不同。但好在叮咚无需组团采购且一单可送,骑手们也会尽可能在约定时段内完成订单派送。这种接近正常的“日常感”在封控期显得难能可贵。
就在盒马上架“盒区团购”新服务的当天,叮咚也上线了“追加商品”功能,这是为了解决同一个消费者分开下了多个订单后,所造成运力增加问题。在约定的最晚派送时间前2小时之前,消费者看到有合适的商品上架,可以用过该功能加购商品,这样多个订单就能有效的一次完成派送,节省了运力。
都说“同甘易,共苦难”,那么“共苦”过的叮咚显然得到了更多的用户好感。
不知道看到这波疫情下盒马表现的盒马鲜生CEO侯毅是何种感想?毕竟众人喜欢将叮咚拿来和盒马对比,有一半功劳属于他。一个月前,侯毅在朋友圈发文,称叮咚买菜“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这还不是他第一次“炮轰”叮咚买菜,今年初,他也曾在社交媒体发布叮咚股价截图并配文。
疫情之下,越来越多人看到了生鲜电商成为维系居民生命线的价值,也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再教育。待生活回到正轨后,表现更好的能否留住用户、逆风翻盘,表现不如意的是否能赢回忠诚、继续领跑,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能确定的是,生鲜电商已经来到了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