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2022-04-28 22:17:00] 来源:格隆汇 编辑:万连山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不出意外,四月的韭菜依旧是绿油油一片。  热搜上触目惊心的#基金#二字,令人厌烦不已,毫无点开的欲望

  不出意外,四月的韭菜依旧是绿油油一片。

  热搜上触目惊心的#基金#二字,令人厌烦不已,毫无点开的欲望。

  有多少人,每天清晨拿起手机看到自己的基金账户,仰天长啸发出灵魂之问: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绿成一道极光,只剩我红了眼眶。

  抑郁的情绪传染了每个人。

  这就是春天的感觉吗?

  01

  金钱燃烧的岁月

  如果说热情是火,被烧掉的自然是钱。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一季度,在市场剧烈调整中,仅仅几个明星基金经理就“帮”基民们亏掉了1.33万亿。

  从去年至今,尤其是今年以来,很多没见过“市面”的朋友,终于领教到股市和币圈的风起云涌,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颗运气爆棚、躲过被割的韭菜。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我想到一个比喻,在证券市场交易就像开车一样。普通人对市场一无所知,就好比没有驾照的新手直接开车,肯定不如找个有经验的代驾可靠。

  更何况,股票交易可比开车复杂多了。——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投资,总可以了吧!

  所以同样是绿,基民比股民更有用户体验。

  但基民们的痛点也很多来自于此。

  在人均买基的今天,五花八门的基金教学和分享资讯像古早网页弹窗广告一样充斥着我们的神经。

  打开支付宝,推送的基金要么是按短期业绩排名,要么是有话题、有流量的基金经理。比如很多人买过的易方达,选择它的理由仅仅是因为长期被挂在“精选好基”第一名。

  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没研究”。

  怎么计算管理费?“不清楚”。

  当基金经理成绩名列前茅时,基民多喜不自胜,对之歌功颂德。等到业绩平淡或者落后了,则对其大肆抨击侮辱,甚至大有教基金经理怎么做投资的架势。

  该怎么说呢,如果不谈市场环境,其实是这一波新韭菜变异长出了脚,乱跑践踏韭菜。

  我们追求社会和谐,但在互联网世界,匿名ID放大着人性的幽暗,很多地方充斥着戾气。

  在众多基金博主的评论区,也经常能看到这种评论。“可以每天都出复盘,让我照着买吗”,“可以直接抄作业吗”。脾气好的可能会苦口婆心地回复一句“要学会独立思考做投资决策”,脾气不好的则直接劝人离开基圈。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最近有一个很让人烦躁的问题:90后该有多少存款算正常?

  存钱是很重要的。可是存多少才够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多少都不够。

  所以,很多年轻人狂热追捧基金经理背后,其实是把基金当做人生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他们并非真的想要买基金,只是在给自己的焦虑找一个宣泄口,只是想要摆脱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

  而当焦虑变得急切的时候,人就会近乎疯狂的寻求解决方案。

  他们要的不再是一个理论,不再是方法论,不再是知识,而是一个简单易行,买了就能赚的“数字”。

  在前两年的大好行情中,事实似乎印证了,基金确实是一个好方案。只可惜,快乐太短暂。

  套用雷布斯的一句话: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的第一次套牢。

  一想到曾经的收益,昨日种种,已然成了一碰就痛的话题。

  不能聊,一聊好多人就直呼自己是猪——啊,那原本是触手可及的快乐。

  02

  那年夏天

  无论疫情让大环境变得如何糟糕,2020年,都是中国公募基金创造历史的一年。

  不管是在线上办公的摸鱼时刻,还是在因企业停工的焦虑日子,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件事——如何搞钱。

  余额宝、零钱通,30日年化不过2%出头;翻翻存款,利率也在连年下行,银行APP都在轮番推荐理财产品,但卡顿的操作和复杂的规则,难免令人暴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资,跑不过通胀;更不用说炒房的启动资金,那是总也够不到的幻想……

  炒股?算了吧。K线都看不明白,只能凭风声和感觉践行“追涨杀跌”的原始冲动,何必去当韭菜。

  场外基金则平易近人很多:10元起购,平台金选背书,甚至银保监会也在鼓励“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广大90后接触投资的基础。

  辣个夏天,不少早早入场的基民大赚了一笔,甚至有人开始深入思考“基金赚的比工资多,无心上班怎么办”,这种凡尔赛哲学问题。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看着朋友圈里越来越多大佬晒出收益率,很难不心动。

  没人愿意错过这趟财富快车,一夜之间,打工人和学生党跑步入场,连开车群里的LSP都在讨论基金。——总有一天,靠闲钱滚出来的收益,穷小子也能实现财富自由。

  即便每天定投10块钱,也要为国家的军工和医疗事业出一份力!(也分一杯羹)

  而随着时间到下半年,买基金的理由似乎更多了:企业复产复工步入正轨,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复苏,A股市场趋向回暖。

  本人手头上的几只基金,也基本都是2020年中入场的。至于怎么选基,大部分正是跟在开车群里的大佬屁股后面抄作业。

  投资日常就是抱团求带——

  “你们买啥叫我啊!

  加仓叫我啊!

  你们卖了叫我啊!

  撤退叫我啊!”

  等到快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祖国风光,千里火热,万里翻红!收益率35%的样子。

  但眼前的浮盈,就好像浮萍,要不要来点稳稳的幸福?——有点想落地为安了。

  当把这样的浅薄的想法在群里一说,大佬们纷纷喝止!并在必要时予以适当的激情辱骂。

  大家还总结出一个很可能对的规律:一大早在群里聊股市,是重大利空。

  没错,最近大盘跳水的罪魁祸首,就是你们这些邪恶群友!(开玩笑)

  也是那个时候,我学会了一句有用的投资名言:操作越多,赚得越少!

  听起来好有道理。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事情却渐渐发生了变化。一段日子后,#基金#上热搜了,然后又上热搜了,又又上热搜了,又又又……

  各个群里聊的投资话题,也逐渐变成:抄底了抄底了——抄早了——我还抄——我再抄——再见!

  时至今日,早先的收益早就跌完,已经开始亏本金了。我忍不住抬起颤抖的手,在群里提出一句震撼心灵的发问:说好的“操作越多,赚得越少”呢?

  更有诸多平台各种帖子发问嘲讽,“如何看待X月X日基金暴跌?”

  怎么看待?咬着牙看待。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这么一轮跌下来,我反而更不想卖了。收益30%多的时候都没走,现在都成负的了倒还跑了?那岂不是要活活气死?

  劲儿上来的时候,果断关掉App,脸上露出一分心疼、二分薄凉、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

  闲置资金,懒得折腾。

  百分之几,有何意趣?

  区区小钱,不足挂齿。

  沧海横流,才显英雄本色。

  老子有钱,何惧套牢两年?

  ——

  割肉不如割我!

  有人开玩笑说,“最好的投资方法,就是买完后就忘掉账户的密码”。

  这很有道理,可惜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跌麻了之后才能渐入这种状态。

  03

  人山人海

  坦白讲,基金投资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也许谈不上。对很多人而言,只在某几个时刻,见到可观收益时,才能感觉到快乐。

  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有一句经典语录:短期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来看,市场是一架称重机。

  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涨涨跌跌本是常事。但对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新手而言,每天亏10块钱,就足够让人心惊肉跳。

  毕竟,收益可以慢点涨,气氛感必须拉足。

  有段子这样调侃:别看那群小年轻哭天撼地大呼跌得肉疼,可能别人只亏了几块钱。

  也有人嘲讽90后、00后追星式的投资,是助长泡沫的主要因素。话是这样说,但他们其实也没有太好的选择。

  不得不承认,咱们这代人在买基路上碰见的知识空白,远比挣的收益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财商教育匮乏的中国家庭,我们很难从父辈身上学到多少理财知识。很多人的经济学启蒙,还是高中政治课本“经济生活”那一节。

  即便到现在,金融资产仍只占家庭财富的很小一部分。有些父母甚至认为,拿钱做权益投资是不正经的事情,更别提教孩子如何投资了。

  这倒也可以理解。

  上一代人中,没接触过资本市场的自然对其讳莫如深;曾经是股民基民的,可能刚刚踏入股市,就遇上十多年前的金融危机,还没试试水有多深就翻了船。

  当信仰败给现实,崩塌的是价值观。

  我和我的怨种基金

  所以,手里可支配收入不多,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更缺乏财商知识的一代人,想靠基金迅速实现财富积累,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业内人常说:无论价值型还是成长型投资,基金买的就是对一个行业未来的期待。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但试问当下随大流匆忙下注的年轻基民们,又有几个知道,自己买入的基金持仓里是哪些公司?

  据统计,到去年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53万亿美元,基民人数更已超6亿人。

  看似人山人海,当中真正会玩基金的又有几个人呢?

  04

  尾声

  目前深套的人,偶尔会被朋友劝快快割肉。但换位思考下,还是很不甘。很多时候我们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割肉了,玛德涨了,当我们满怀信心冲进去,玛德大跌…

  今天市场反弹,大家好不容易回了口血。要不要趁机快跑呢?我还有点犹犹豫豫。

  浑浑噩噩中,被领导叫去开了个会,毕竟打工人嘛!开完会看看手机,3点半了!

  糟糕,赌场关门。

查看更多:基金   韭菜   收益   群里   都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