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变局与全球秩序,探讨货币政策、金融与经济增长,展望中国和世界的创新、科技竞争与发展。5月14日,“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正式召开。
本届论坛活动的主题是“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通过视频录制和在线方式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分别发表致辞。
当前,人类还未走出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也在上升。
“在这动荡变革的时期,更需要我们廓清迷雾、携手同行。”王希勤提出,要加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场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促进政策研究与对策研究的紧密结合,用科学性、原创性的分析框架,共同研究解决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性观念,用理性之光照亮世界经济前行之路。
王希勤表示,“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的举办,旨在将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实践建言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树立信心,为国内外经济学家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搭建思想桥梁,为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提供学术舞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清华大学将继续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搭建中外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一如既往支持‘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聚焦经济全球化大势、助推多维度交流。”王希勤说。
张晓慧补充表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近年来也一直围绕着如何继续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立足中国金融实践,做好中国问题研究,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支撑和影响决策的经济金融理论框架,大力提升通过金融研究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能力等问题在展开持续的讨论。
她举例说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推出了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来支撑实体经济的复苏。但长期的超低利率并未能带动长期生产率的提升,相反却鼓励了短期刺激、助长了资产泡沫。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来袭又使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叠加俄乌冲突,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显著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动荡,避险情绪高涨,全球经济由此增添了许多新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货币经济学理论还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期间经济金融制裁的滥用,令人不得不怀疑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否还能继续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张晓慧提出。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采取货币政策结构性逆周期发力,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定向精准支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在货币总量基本匹配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既激活了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总体创新能力,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也稳住了宏观经济。但是,如何解释在非常时期的当下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挑大梁的角色?
基于当前的种种复杂形势,张晓慧指出:“时代呼唤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从实际问题出发的理论创新和更好服务于实际政策的理论创新,是五道口金融学院下一个十年首先应当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