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上海,波及长三角,影响全国。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各产业链的供需情况和长期变化,我们发放了《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疫情对生产经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问题涉及企业生产、运输、订单和下游库存等四个方面受影响程度和原因;长期问题涉及企业长期资本开支计划、产能转移、未来订单预期和价格调整计划等。截止4月25日,问卷共回收456份。
从456份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集中在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除了企业普遍反映的防疫政策限制开工以外,生产资料短缺、仓储运输问题、疫情缺少员工是限制开工的核心因素。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企业预判生产运输完全恢复正常至少要到5月下旬及之后。
上海正在推进复工复产工作,首批复工复产666家“白名单”企业主要涵盖了汽车(占比37%)、集成电路(占比13%)、生物医药(占比29%)以及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截至4月30日白名单企业的复工率超过80%。
决定复工复产速度的,不仅有产业链的重要性,还有产业链的反脆弱性,产业链的反脆弱性越强,企业恢复生产的韧性也越强。疫情中的产业链反脆弱性由三个维度决定:劳动密集度、产业链长度、供应链集中度。劳动密集度与产业链长度和产业的特性有关,供应链的集中度由竞争格局决定。高度分工、集中布局的供应链效率更高,但也更脆弱,反之,扁平分散、各环节有替代的供应链,在抵御冲击时更具韧性。
针对第一个维度——劳动密集度,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关于企业生产成本结构”的问题。调查显示,劳动密集度较低的行业主要有材料类的金属和新材料、化工,设备类的机械设备、电子(不含半导体)、通信设备,消费类的农业、轻工、家电、食品饮料。
针对第二个维度——产业链长度,目前生产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中,供应链偏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半导体和电子、家电、汽车,还包括部分较为复杂的机械产品(例如起重机、电机、拖拉机),这些行业复产可能面临较多的生产资料不足的协调问题;供应链偏短的行业主要有食品饮料(制酒、调味品、乳制品等)、医药(医药制品、医疗器械)、部分轻工产品(造纸、家具),部分化工产品(基础化学原料、橡胶制品、工业化学产品)等,还有较为简单的机械设备(例如机床、烘炉、锅炉)和零部件(泵、阀门等)。(注:基于对投入产出表各行业供应链长度的计算,即生产1单位需要多少直接间接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原料投入)
针对第三个维度——供应链集中度,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企业能否在长三角以外找到替代产能”的问题。结果显示,供应链相对分散、产能有替代和备份的行业主要有消费(家具家居、中药、家电、食品、燃油汽车整车),化工(塑料橡胶、工业化学产品,机械类的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电子(印刷电路板、芯片设计、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与之相对的是,部分有机化学原料和新材料的供给收缩可能给下游企业带来较大复产难度,例如华东产量占比达41%的乙烯,产能集中在上海周边的高性能纤维等。
从以上三个维度来看,在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中(通信设备、食品饮料、汽车、机械设备、化工、医药、半导体和电子、轻工、家电),由于产业自身特性和行业竞争格局,复工复产的难度相对较低、生产恢复可能较快的行业有食品、机械(零部件、自动化设备)、化工(工业化学产品、橡胶制品)、轻工(造纸、家具)等。
但是影响当今全球产业链的黑天鹅并不只有疫情,国际关系、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都在考验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产业链的反脆弱性并不是部分行业的专属特性,而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所有企业、决策和规划都该考虑的问题。
附:疫情对企业影响调查问卷总览
风险提示:问卷可信度低于预期;问卷样本代表性弱于预期;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和资本开支计划发生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