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调查系列一:来自456份问卷的涨价线索》
疫情突袭上海,波及长三角,影响全国。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各产业链的供需情况和长期变化,我们发放了《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疫情对生产经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问题涉及企业生产、运输、订单和下游库存等四个方面受影响程度和原因;长期问题涉及企业长期资本开支计划、产能转移、未来订单预期和价格调整计划等。截止4月25日,问卷共回收456份。地区分布主要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也覆盖了国内其他生产要地。
行业分布主要覆盖了汽车、半导体电子、机械设备、医药、化工等长三角优势产业,上述产业占比47%;也覆盖了服务业、公用事业、轻工、食品饮料、农业、金属配套等。
另外,家电企业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运输而非生产,可能是海运效率下降所致。4月上海港集装箱日均吞吐量预计在10万标准箱左右,是以往日均13.5万标准箱的75%左右。
第二,调查显示,一些行业和产品较难在长三角以外找到有效的产能替代和补充。代表性的产品有医疗器械、创新药,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部分新材料和有色金属,以及电子(LED、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分立器件)和机械设备(机床)等。
这个情况也可以和《上海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中披露的工业产品产量数据相互佐证。上海生产的发电设备、汽车、乙烯、集成电路的产量占比全国超过10%,上海生产受阻将对这些产品的全国供应产生明显影响。
第三,调查显示,虽然消费大环境受到疫情影响,但有少数行业表示订单不受影响甚至预计订单会增加。比如汽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农业、电子和半导体(分立器件、LED、半导体材料),还包括金属和化工材料(有色金属、塑料橡胶)。其中汽车和半导体材料企业反馈,虽然目前新订单和在手订单撤销的压力都比较大,但对未来订单有信心,疫情没有影响潜在需求。
第四,调查显示,多数行业预计下游渠道商会减少囤货,但有部分行业对下游补库信心较足,比如需求刚性的化工(工业化学产品)、农业、医药(医疗器械、创新药)、食品、汽车零部件。
综合以上四个维度,供需矛盾被疫情催化、短期涨价弹性较大的行业和产品主要有:
(1)汽车(燃油和新能源整车、汽车零部件);
(2)农业、食品;
(3)电子和半导体(分立器件、LED、半导体材料);
(4)上游工业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工业化学产品、新材料);
(5)医疗器械。
除了上述四个维度外,我们也直接调查了企业的涨价情况和预期。调查显示,除了上述行业(汽车、农业、食品、电子、化工、金属新材料)外,轻工和公用事业也有较多企业表示今年已经完成提价,并且还有进一步提价计划。这两个行业也具有需求刚性、成本支撑的特征,企业提价预期有较大可能落地。
另外,我们也关心涨价是否具有长期趋势。结合资本开支计划和供需缺口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长期涨价潜力(存在供需缺口、长期不扩产)的行业大多集中在上游,比如工业化学产品(例如助焊剂、胶粘剂、PTFE密封等)、新材料、塑料橡胶,也包括食品和包装印刷。
附:疫情对企业影响调查问卷总览
风险提示:问卷可信度低于预期;问卷样本代表性弱于预期;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和资本开支计划发生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