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欢呼后的反思:别让诺贝尔奖成为我们的伤口

[2015-10-09 09:40:29]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亚军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不少国人为此感到高兴——总算又有一位国人得到诺贝尔了,但与此同时,大家也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国人会对诺贝尔如此看重,甚至一旦没有得到就要开始反思自己,这样的情况真的好么?

  即使这次,屠呦呦在青蒿素上的贡献使中国离诺贝尔奖又近一步,媒体还是要挖出70年前屠呦呦“中学考过60分”的事实,向当今教育体制发起批判。或者,借屠呦呦“三无科学家”的称号,对中国科研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一次“深刻剖析”。

  很长的一段时间,诺贝尔仿佛奖成为了整个国民心中不能平复的伤口。没能获得诺贝尔奖,便是这个国家整体出了问题,哪一项奖没有获得,便是中国这一专业领域存在问题。

  中国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经过舆论的扩张,产生“蝴蝶效应”,最后的结果,是中国的教育、科研甚至是整个民族都必须在诺贝尔奖面前低下头颅反思。

  必须承认,在诺奖得主的光荣榜上,确实缺少中国人的身影,面对这个世界级大奖,中国人的身影确实很难看到。但是,诺贝尔奖并不是衡量这个世界发展的唯一准则。

  诺贝尔奖的存在,是为了奖励“为全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凭借自己的奋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并不仅仅来自西方国家,还有在中国、在印度在非洲甚至我们都不知道的国家中默默无闻奉献的人。

  我们都没有必要再过分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因为这不应该成为炫耀的资本,但更不能成为我们自卑的原因,甚至令我们否定自己。

  确实,没有太多的中国科学家、文学家或者政治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承认,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几十年的贡献与功绩就应该被否定。

  没有什么民族是绝对完美,没有哪一套体制不存在问题,任何国家、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反思,但是反思绝不是建立在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之上,更不是因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文/刘泽溪 原标题:不要让诺贝尔奖成为我们的伤口——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