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输入58例阳性 多个航班熔断
民航局对三个入境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5月26日,民航局再发熔断指令,对大韩航空KE831航班(首尔至沈阳)等三个航班实施熔断措施。
5月13日入境的大韩航空KE831 航班(首尔至沈阳)确诊新冠肺炎旅客6例,自5月30日起,暂停该航班运行2班。5月16日入境的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有限公司MH376 航班(吉隆坡至广州)确诊新冠肺炎旅客13例,自7月4日起,继续暂停该航班运行4班。5月16日入境的国航CA988 航班(洛杉矶至天津)确诊新冠肺炎旅客6例,自6月20日起,继续暂停该航班运行2班。上述熔断的航班量均不得用于其它航线。
民航局要求,上述三家航空公司要做好后续航班旅客安抚和机票退改等服务工作。
民航局对四个入境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5月23日,民航局再发熔断指令,对菲律宾航空公司PR314航班(马尼拉至天津)等4个航班实施熔断措施。
5月11日入境的菲律宾航空公司PR314航班(马尼拉至天津)确诊新冠肺炎旅客5例,自5月30日起,暂停该航班运行2班。5月11日入境的南方航空公司CZ328航班(洛杉矶至广州)确诊新冠肺炎旅客7例,自5月30日起,暂停CZ328航班(周二入境)运行2班。5月11日入境的厦门航空公司MF806航班(温哥华至厦门)确诊新冠肺炎旅客5例,自5月30日起,暂停该航班运行2班。5月13日入境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98航班(温哥华至郑州)确诊新冠肺炎旅客10例,自6月13日起,继续暂停该航班运行4班。上述熔断的航班量不得用于其它航线。
民航局要求,菲律宾航空公司等4家航空公司要做好后续航班旅客安抚和机票退改等服务工作。
民航局向东航一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5月20日,民航局向东航MU772航班(阿姆斯特丹至成都)发出熔断指令。
5月10日入境的东航MU772航班(阿姆斯特丹至成都)确诊新冠肺炎旅客6例。自6月6日起,继续暂停该航班运行2班。熔断的航班量不得用于其他航线。
民航局要求,东航要在当地使领馆指导下,做好后续航班旅客安抚和机票退改等服务工作。
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北京房林圣达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记者今天(28日)从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针对“北京房林圣达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拒不执行疫情防控规定一案,经调查,《关于海淀区实行疫情防控提级管控措施的通告》于2022年5月21日发布后,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现场提示当事人严格落实提级管控措施通告,暂停营业,但当事人不听劝阻依旧开门营业。2022年5月24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再次到现场提示劝阻,但当事人依旧无视疫情防控政策,拒不配合暂停营业的要求,且态度蛮横、行为嚣张,妨害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当事人涉嫌违反《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上海最新辟谣:故弄玄虚吓唬人!“采样棉签有毒,有荧光,有放射性元素”都不可信
近日,部分网友给上海辟谣平台留言“求辟谣”:“家里老人又开始转发这类消息,希望能澄清一下”。原来,又有传言称核酸和抗原检测时使用的采样拭子有毒,而且看起来更加骇人听闻:“它(采样拭子)不叫棉签,因为它是化纤,专业名叫荧光探针,里面含有易折断的尼龙纤维、致癌剧毒环氧乙烷、莫吉隆斯纤维、放射性元素锝、致癌荧光制剂……会损伤血脑屏障,对面部神经及嗅觉神经造成损伤”。
这条传言并不新鲜。自本轮疫情发生后,“采样拭子有毒”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可一直被澄清。4月下旬,上海市药监部门也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冠试剂、医用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采样器(拭子)等实施高频次监管。然而,或是因为部分公众不了解采样拭子的构成、作用,以及核酸、抗原检测的原理,因此误会采样拭子,导致误信谣言。
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收集了近期较受关注的几条“有毒”“有害”谣言,再次澄清。核酸、抗原检测能有效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公众应根据疾控部门要求,配合进行核酸和抗原筛查,不要被网传谣言误导。
并不存在“莫吉隆斯纤维”
从核查情况看,最新传言中所说的“采样拭子不叫棉签,是化纤”的说法没有错,但其他说法都是错的。
目前,绝大多数核酸和抗原采样拭子的顶端都不是日常棉签的脱脂棉,而是尼龙纤维植绒拭子。不过,这不是说采样拭子的纤维容易折断。细密的尼龙纤维固定在采样器顶端,是为了更好地收集样本。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采样拭子前端涂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龙短纤维,使得整个采集拭子的采集区域内没有吸收孔。这样,采集到的样本就不会分散滞留在纤维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洗脱。相关数据显示,植绒拭子可以洗脱85%以上的样本收集量;传统的棉签、特别是使用脱脂棉制作的棉签并不能完全收集和洗脱样本。
传言中所称的“莫吉隆斯纤维”是无稽之谈。原料市场并没有“莫吉隆斯纤维”,只有“莫吉隆斯症”这一带有争议的医学症状命名。“莫吉隆斯症”通常表现为皮肤强烈的瘙痒感、难以愈合的伤口以及异物感;慢性症状往往表现为皮肤内和皮肤外出现纤维状物质。不过,在医学界,以上症状在生理疾病因素、病源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上仍没有一致的认识。可见,将“莫吉隆斯症”与采样拭子结合在一起,完全是无稽之谈,造谣者故意用晦涩的词汇误导公众。
拭子也不含“环氧乙烷”“锝”
采样拭子是为了采样生产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试剂,也无需含有试剂;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合格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无毒无害。所以,传言所称的“环氧乙烷”“锝”等也与采样拭子无关。
“环氧乙烷”可用作消毒灭菌,但在正常情况下,采样拭子和抗原试剂盒的生产均不使用环氧乙烷。
“锝”确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被广泛应用在核医学临床诊断中,但相关产品是一种放射性显像剂,既不使用在采样拭子的生产环节,也不涉及核酸或抗原检测的采样环节。
根据国家规定,采样拭子也称“一次性使用采样器”,属于医疗器械产品,不仅生产要进行备案,而且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合格产品肯定无毒无害。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领域通用产品,可以对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也应用在不同的检测行为中,并非特别为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生产,所以拭子上也不会含有其他试剂。
荧光检测是采样之后的操作,与市民无关
网传消息还包括“采样拭子专业名是荧光探针”“含有致癌荧光制剂”等说法,部分网友也注意到,目前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盒的名称后面用括号标注了“荧光PCR法”,而抗原检测试剂盒后的括号内是“胶体金法”。这是否意味着,做核酸检测的采样拭子就是“荧光探针”呢?
这是误解。专家介绍,核酸检测过程中确实有“荧光探针”的参与,但它与采样拭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采样拭子是在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采样环节中,用来采集鼻咽内表面人体样本的采样器。“荧光探针”在样本检测环节中使用,指的是荧光分子标记的DNA探针。这个组分属于PCR反应试剂,需要-20摄氏度避光保存,仅在实验室检测管中添加使用。简而言之,在拭子采样环节,完全不会使用荧光探针,不可能影响市民身体健康。将荧光探针与采样拭子混为一谈,可见造谣者用心险恶。
采样拭子无需“无菌”
还有传言称,目前使用的采样拭子大部分没有标注“无菌”,所以不安全。这又是对医疗器械“无菌”“非无菌”的误解。
业内人士介绍,一次性使用采样器目前可以申请注册为二类医疗器械,也可以作为一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为最高等级)在监管部门备案。如果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出厂必须达到无菌要求,而一类医疗器械没有相关要求,可以“非无菌”“未灭菌”状态上市。
在医疗器械领域,“无菌”与“非无菌”的概念与通常理解不一样。其中,“无菌”是指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标示“无菌”的医疗器械经过灭菌,其存在存活微生物的理论概率应不超过10的负6次方,所以只有在要求特别高的使用环境下,才需要“无菌”医疗器械。而“非无菌”“未灭菌”医疗器械虽然无法严苛到像“无菌”医疗器械那样几乎“一菌不染”,但也不至于藏污纳垢。所有医疗器械都必须满足一定的卫生要求才能合格上市。市场上的合格产品可以放心使用、采样。
为打消公众对“非无菌”采样拭子的担忧,专家还举了个例子:日常使用的纸巾等均是“非无菌”产品,往往会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但公众并未因此患病。所以,也无需担心“非无菌”的采样拭子。不过,若发现未使用的采样拭子出现包装破损、污染等情况,应当丢弃,并可联系供应商维权。
为什么采样后觉得咽部或鼻子不舒服?
也有网友提出,每次采样后觉得咽部和鼻子不舒服,因此怀疑“采样拭子有毒”。这也是对采样拭子的误解。
业内人士指出,个体有差异,部分人群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对采样比较敏感,所以采样后会觉得不舒服。此外,检测人员的操作方式也有差异,用俗话说就是“手势有轻重”,也可能引发些许不适。不过,这些不适在停止采样后很快就会缓解,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与采样拭子也没有任何关系。
检测前30分钟喝热水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中疾控专家回应
近期,网上有不少关于饮食会影响核酸结果的传言,例如“检测前喝果汁、吃醋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摄入深色食物比如喝可乐、咖啡可能会导致阳性被误判为阴性”“检测前30分钟喝热水会抑制病毒活性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防控研究中心主任谭文杰表示,日常的喝水吃饭行为都不会影响到核酸的检测结果。
谭文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在进行核酸检测时,从保存液样本中提取出来的核糖核酸要放入PCR扩增仪进行扩增检测,主要扩增的信号是特异性扩增病毒基因,并非“食物残渣”,由此检测到的阳性结果也是扩增的病毒基因的结果,不是食物残渣或饮料水分的结果。至于巧克力、咖啡等食物,深色实际上是食物染料,检测机器识别的是荧光信号,而非食物染料的颜色。因此,日常的喝水吃饭,都不会影响到核酸的检测结果。
不过,谭文杰提醒,很多人测核酸前会在家漱口,要避免“仰头漱口”,“简单的口腔浅漱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但如果仰头漱口,可能会冲洗掉咽后壁的部分脱落细胞,影响核酸检测灵敏度。”
事实上,针对咽拭子可能影响核酸检测准确率,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明确将采集标本由第四版的“咽拭子”更新为“鼻咽拭子”,第六版又添加内容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但是,采集鼻咽拭子体验感较差,气管插管采样不适合在全面筛查时使用,所以目前的筛查仍以咽拭子采样为主。业内人士提醒,公众在采样时应主动配合采样人员,以确保标本采集规范到位。同时,要配合进行大规模多轮核酸检测,这也是有效避免假阴性出现的举措。
上海企业登记注册受疫情影响停摆?4月以来,每天诞生259户新企业,99%注册时不用“见面”
近日,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窗口都关了,登记都停了,上海这段时间不会有新企业了。
事实并非如此。5月27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今年4月1日至5月26日的全市新设企业数:14504户。
疫情期间,新设企业是如何诞生的?市场监管部门揭晓谜底:全程网办这样的“不见面审批”成为经营者的“刚需”,尤其是一些初创型的中小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5月26日全市新设的14504户企业中,有14375户是通过全程网办的方式办理的设立登记,占到总数的99.1%。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上海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借助网上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网上申报、网上签署、网上核准、网上发照等全流程无纸化在线服务,做到全程网办“不打烊”,保障上海开办企业“不断档”。
例如,在长宁区,上海纽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诞生,从企业提交申请到完成注册仅用了半个小时。
法定代表人李皓萍坦言,以前办理业务总有“见面更靠谱”的传统观念,但受疫情限制转而尝试全程网办后,省掉了外地人员和材料的“奔波”之苦,整个注册流程一次性完成,没有烦琐的文件增补过程,操作系统清晰明了,节约了相当多的时间成本。
除了能网上注册,还能网上办理企业变更。
例如,上海艾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制药和新药研究机构提供临床研究及技术服务的公司。疫情期间,恰逢企业开启新一轮融资窗口,急需办理注册资本变更,争取资金更快到位。
然而,该公司变更涉及的10家法人股东、7名董事,分布在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受疫情影响,签名签章文件的递送受阻。在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该公司通过全程网办系统“电子签名”模块完成电子签名签章,股东、高管足不出省,就在线完成了变更登记。
“融资窗口不等人,及时完成变更,资金就能如期到位。”董事会秘书何晓阳表示,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在全国范围内补充运营服务人员等方面,上海总部将争取在6月初全面恢复线下业务。
据统计,4月以来,全市已有284户企业使用全程网办系统在线完成了变更登记。